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品书读人

    探究林散之和他的时代

    冯伟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7月27日   10 版)

        《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路东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98.00元

        给当代草圣林散之作传,本身是一种建构性的叙事。此书是众多“林散之传”中唯一的“评传”,“评”的性质决定了作者之于传主的意义。因此,在讨论《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一书的特殊性之前,需要谈作为写作主体的作者。

        本书作者路东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不拘一格的读者和思考者。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命运”一词,而在我看来,路东为林散之作传,似乎也有命运的安排。林散之生于乌江县,也即当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路东亦生长于斯。林散之时代的草木,也曾陪伴路东的成长。

        林散之在诗书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自甘寂寞,但又孜孜以求,虽然更多的时候不合于俗,但当命运发起邀约,也会迎面而去。阅读这部评传,读者能看到一位诗人和另一位诗人的对话。林散之为诗人,不在传世的旧体诗,而在于“诗性”和“诗意”。在我看来,这是路东对林散之最准确的体认。

        此书中,路东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用平实而诗意盎然的语言书写了林散之和他的时代。评传以时间为序,将林散之的生涯分为十一卷,重点落在学艺和生涯之变。林散之生于戊戌变法的1898年,早期见证、后期参与了百年来中国现代化求索的各阶段。他曾在新文化运动大潮中坚守传统,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在艺术生涯中,林散之一直坚守诗书画创作之“古法”,以艺术家身份求索,继往开来,终成一代大宗师。评传并未流连于想象和虚构出的生活场景,而更多以一种概括而抽离的笔调,任文字在残存的文献碎片中静静地淌出主要的脉络,从而书写林散之的艺术精神。

        林散之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往往勾连着整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这是路东叙事的重要支点。书中的林散之是一名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士,天分不必说,而其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实在罕见。路东以写实的笔法将其面目放在真实的地面,而不是附会地挂在超凡的山巅。林散之一生作诗数千,其生活中的苦闷、欣喜、坚持、迷惘、顿悟,都在诗中有所显露。在对林散之心路历程的梳理中,这些诗往往是共情和思索的起点。而在含混的地带,路东往往结合宏观历史,辅以对人情世事的洞悉,提出一家之言。通读全书五百多页,可以反复阅读的地方至少有二:其一,林散之“寄身山水”的章节,是诗人路东独有的文字,无论是对风物的描写,还是与古人的互文,都让人有坐忘时空之感;其二,书中对包括书论、画论在内的传统文化思想的阐释和思辨,是思考者路东自反后的呈现,往往令人掩卷沉思。

        更重要的是,此书是为“一般读者”而作——换言之,它不应该只是书画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架上书。为读者考虑,作者避免了学术话语,偶有专业概念,也会略作阐发。在林散之生命最重要的时刻,作者也会写下启示般的句子,直指人心。

        林散之在追随黄宾虹学业之后,开始跋涉于华夏名山,师法自然,至人迹罕至之处,览他人未览之景。路东的评传亦然。林散之这座山,有许多条上山的道,观看的方式也因人而异。路东在攀爬了所有道路之后,放弃固守任意一条,而是以跳脱的姿态跃行其中,带读者领略不同的风景。由此,路东展示出了比其诗歌和诗论更多元的文字风格,写人情风物时不失烟火气,绘山岳风景如身临其境,论道时则羚羊挂角。

        透过林散之折返自身,作为读者的我们或许可以反思自己的处境。林散之经历了数次时代变革,悲喜交集但又善始善终。林散之的行事格言“我行喜圆,我志在方”之中的智慧,让他可以更好地安顿才能,从而保障持久且未完结的艺术探索。书中所勾勒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更是一种文化持守和革新的策略。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动荡的世界,林散之一生的持守和变通,对我们应有启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