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

    走向英语世界的《唐诗三百首》

    苗杨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4月06日   16 版)

        《英语世界〈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胡筱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30.00元

        成书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是公认的中国古典诗歌经典选本,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色、独特言说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该选本自问世以来便广为流传,在我国可谓喻户晓;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要让这样一部中国文学经典走向英语世界,翻译是必由之路。但采取何种翻译策略、由什么人翻译才能更容易被目标受众理解、接受和欣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呢?

        《英语世界〈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应。该书借助语料库,对《唐诗三百首》的6个全译本进行了全面研究与剖析,比较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译者、译本的不同存在形式与传播介质对于《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贡献与局限,颇具启发性。

        英语世界公开出版发行的《唐诗三百首》的全译本有6个:1929年出版的威特·宾纳(Witter Bynner)与江亢虎的合译本《群玉山头》 (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ogy,Being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618–906);1973年出版的静霓·韩登(Innes Herdan)译《唐诗三百首》(Three Hundred Tang Poems);1987年出版的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编译《唐诗三百首新译》(300Tang Poems:ANew Translation);2009年出版的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译《唐诗三百首》(Three Hundred Tang Poems);2011年出版的杰菲里·沃特斯(Geoffrey Wa⁃ters)、迈克尔 · 法曼 (Michael Farman)和戴维·伦德(David Lunde)合译的《唐诗三百首》(Three Hun-dred Tang Poems);以及2011年网络发布的曾培慈译《英译唐诗三百首 》(English Translation of320Tang Poems)。6个全译本在翻译策略、文本编排等方面各具特色,生动反映出译者身份的差异和文化态度的不同,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扩大了《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影响。

        《英语世界〈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首次对《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6个全译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研究,涉及译本的产生背景、流传情况、底本、语言特征、结构编排、译本的各种副文本因素以及译者的背景和翻译目的等问题。其中大部分译本是第一次被系统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研究方法上,该书引入了语料库研究法,富有创新意义。传统翻译研究所用的文本细读法所能处理的语料毕竟有限,而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语料库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普遍性特征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研究结果更直观。该书中大部分的文本分析都是依靠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分析完成的,为传统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针对《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该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翻译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时,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更合适?对比分析6个译本中对原诗音韵处理,可以发现译者普遍比较偏重“以韵译韵、以诗译诗”。一味追求音韵格律以致“因韵害意”固不足取,但是在唐诗英译中,译文应尽力兼顾声律、节奏和韵脚。文化交流的目的不在于求同,而在于存异。中国古典诗歌对于美国意象派运动以及“垮掉的一代”的深远影响都源自汉诗的异质性。

        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什么类型的译者翻译效果最佳? 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诗学规范的中国译者? 是熟知西方读者阅读习惯和西方审美的英美译者? 还是应该由中西译者合作完成?《唐诗三百首》的6个全译本的译者既有以英语为母语者(韩登、哈里斯、沃特斯),也有以汉语为母语者(许渊冲、曾培慈等),还有中西译者合作的案例(宾纳与江亢虎)。通过对6个全译本的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同一母语译者完成的译本,文本的相似度较高,而不同母语译者完成的译本,文本的相似度则较低。本书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应鼓励、培养不同类型的译者参与。译本间的差异能够丰富原文本的意义,使原文本在异域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中国古典诗歌需要多样性、差异化的译本,满足英语世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为什么《唐诗三百首》的6个全译本中,宾纳、江亢虎的合译本影响最大?本书认为,宾纳、江亢虎译本的优点在于翻译目的明确:以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为出发点,高度简洁,无重大疏漏。该译本兼顾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会令一般读者感觉理解困难,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亦经得起检验。

        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翻译如何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对于此一问题,《英语世界〈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提供了很多启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