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之路在何方?

    林灿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2月23日   19 版)

        《国际关系理论文选》,周桂银、包广将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108.00元

        国际关系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脱胎于其母学科政治学。自1919年在英国威尔士亚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诞生以来,国际关系学刚刚开启第二个百年征程。然而,过去的第一个百年,它走得并不顺遂。尤其是在冷战结束的20世纪90年代初,当美苏两极格局突然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方式落下帷幕,国关学界因未能及时预测和做出充分解释而顿时陷入“失语”的困境;特朗普的当选和新冠疫情爆发也给国关研究来了个措手不及,如何在后特朗普时代和后疫情时代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成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当务之急。面对其日益凸显的信誉危机,有学者认为,缺乏思想积淀和历史反思是一大症结。因此,对思想史的关照应是必要之举,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愈加显著。

        二战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见证了欧美国家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国关思想史学科也迎来了重要的奠基期。虽说是门年轻的分支学科,但体现国关思想的文本至少可上溯至古希腊。从修昔底德(Thucydides)到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从霍布斯(Thomas Hobbes)到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从格劳秀斯(Huig de Groot)到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从康德 (Immanuel Kant)到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诸位政治思想先贤的经典国关理论文献逐渐被系统整理并研究,此间涌现出多位理论家和思想家,他们开风气之先,率先开设国关思想史课程,其中以马丁·怀特(Martin Wight)之影响为最。作为国际关系英国学派 (English School)的主要创建人和组织者之一,怀特以其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提出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思想传统,即现实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Realism)、理性主义(格劳秀斯主义,Rationalism)和革命主义(康德主义,Revolutionism)。怀特思想传统的三分法,影响巨大而深远,至今仍左右着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及国际关系理论探究的议程和方向,为国关思想史研究搭框建架。

        在怀特分类法问世后,无论是探讨思想史的通论,还是理论文选教材的编排,大都遵循其框架理路,或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具体到后者,进入21世纪,受欧美思想史课程配套读物的影响,如《国际政治:常在概念和当代问题》(Inter⁃national Politics:Enduring Con⁃cept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和《国际关系:政治科学关键概念》(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riti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Science),国内学界积极编著出版文选课程教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国际关系理论文选》便是这一领域传承发展的成果。篇章结构和文选内容上,该书选取国外国际关系理论名著的核心章节,由六编十七章共六十二篇文选组成,系统介绍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英国学派、建构主义、批判理论、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流派或学派的核心概念、理论、思想和方法,力求将各个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呈现给读者,力争做到系统、深入、新颖而又重点突出,如平衡主流理论与小众学派、兼顾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概括性的各编导读的基础上提供单独的名家名篇导读。对于不同的思想传统或理论流派以及各篇文选,该书提供言简意赅而又丰富多彩、体现最新理论发展动态的两种导读,即关于思想传统或理论流派的六编导读和针对各篇文选的文本导读,较为系统而深入地梳理国际关系理论的脉络与源流,展现名家名篇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方法、地位和作用,揭示其相互关系和未来趋势。

        尽管如此,该书无法免俗,在谋篇布局上,所谓“划时段、列人头、贴标签”的色彩仍旧一览无余,而这正是国关思想史论著的经典做法之一。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思想史的变迁历程看,当前的相关著述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传统史(his⁃tory of traditions)和概念史/观念史 (history of concepts / history of ideas),上述方法便是前者所一般采用的。打个不够恰当的比方,若以科学史研究做类比,上述二者则分别对应科学史的内史和外史。传统史和概念史互补共存、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国关思想史研究向前发展。在历史研究中,理论和语境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思想史的研究,理论的价值自不待言,语境的作用却常被忽略。就语境而言,时间与空间都是重要维度。以该部文选中贯穿多位思想先贤的概念——“自然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和“永久和平”(the perpetual peace)为例,从17世纪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源自美洲印第安土著社会研究而提出的等同于战争状态(the state of war)的自然状态,到稍晚于他的英国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以及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认为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与人平等自由而和平共处的生活方式;从17世纪多位法国思想家如苏利公爵(Maximilien de Béthune,Duke of Sully)和圣皮埃尔 (CharlesIrénée Castel de SaintPierre)提出的欧洲和平计划,到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德国思想家康德和英国思想家边沁(Jeremy Bentham)等发展出的“永久和平”概念。看似相同的观念在先后的时间线索中流转、在不同的空间范围里流动,最终呈现出兼具两种或多种语境特征的混杂性(hybridity),这类探讨或许可视为现阶段概念史路径丰富思想史研究的典型。当然,若无传统史的坚固基础,一切便无从谈起。筑牢传统史、大力发展概念史,兼收并蓄、不可偏废,这可能是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前行于当今学界乃至现实世界的一条大道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