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民国女性词人的群像

    朱惠国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1月12日   10 版)

        《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徐燕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86.00元

        徐燕婷从事民国女性词研究已经有多年,发表了不少论文,现在集中反映她这一方面研究成果的专著《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出版了。该书聚焦于民国女性词集,对其作系统的发掘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民国女性词人进行深入研究。

        细读该书,有三点印象比较深。其一,注重第一手文献的采集和使用。民国词研究和唐宋词、明清词研究有所不同,整体上尚处于刚刚起步的草创阶段,加上民国距离当下较近,文献的珍稀性比不上古代,因此大量的一手文献仍处于缺少关注的原始状态。近年虽然有学者开始搜集此方面文献,整理并出版了一部分民国词资料,但与实际的存世数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这无疑为民国词研究带来不小的困难。徐燕婷的民国女性词集研究同样面临这一难题,而且由于是女性词集的专题研究,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在文献收集和考辨方面就更加困难一些。整个民国时期,总共有多少女性词集结集,刊刻了多少,留存下多少,保存在哪里,保存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未知数。也就说,至今没有人摸过民国女性词集的家底,一切都需要从头做起。徐燕婷在文献资料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除了查找各类图书馆里收藏的词集,还从私人藏家、词人后代和旧书网等途径寻觅资料。收集到的每一种女性词集,她都作了初步的考辨与记录,写出简明、准确的提要。她和吴平合作,把这些文献资料整理后汇集起来,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先行出版,这就是厚厚八大册的《民国闺秀集》。这八册文献为她的民国女性词人和词集研究打下非常扎实的文献基础,也为其他研究民国词,或者民国女性文学的学者提供了资料上的方便。《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一书资料丰富、翔实,并为其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二,注重对民国女词人的整体性把握,并从整体的视角客观评价个体词人的创作成就。民国词坛,女词人群体比较大,创作也比较活跃。如何全面展示这个群体的整体状貌,并给予相对客观的评价,是民国女性词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民国女性词研究情况看,大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吕碧城、沈祖棻、茅于美、丁宁等少数著名女词人身上,而其他一些重要的女词人,如许禧身、陈家庆、徐自华、吕凤等,都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至于在民国时期留有词集的众多其他女词人,如马汝邺、孙景谢、张默君、姚楚英、王兰馨、杨钟虞等,更是远远没有进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因此目前对民国女词人的研究是点状的、不完整的。徐燕婷的研究是从词集的全面收集、整理入手,比较妥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她的书中,除了对重要词人词集作深入阐述外,也充分兼顾了其他女词人的创作情况和作品结集情况,对她们的创作过程、词集内容、大致风格等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因此,《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一书基本上做到了点面结合,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民国时期女词人的整体风貌。

        其三,学术视野比较开阔,将民国女性词人的创作放到晚清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晚清民国,整个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民国女性词虽然属于旧体文学,但在此社会背景下产生,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无论是作者群体构成还是所反映的内容、情感等,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在研究中关注到这种与以往唐宋词、明清词不一样的时代特性,并给予合理的阐释,也是民国女性词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该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能联系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背景,对社会变化与女性词创作的关系给予较多关注。比如该书关注到晚清民国时期教育制度变化对女性词创作带来的影响,认为民国女性从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变为接受现代学校教育,从内言不出的传统闺秀逐渐向社会新女性转型,是造成民国女性词演化的内在推力。该书认为,民国女性词从整体上看,承续了晚清闺秀词余风,一方面积极与时代融合,创新词体特质,一方面又具有固守的一面,表现了对传统闺秀词的坚守。这种多元并存的局面,造就了民国女性词的复杂性。这一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体现出作者比较开阔的视野与对民国女性词的总体把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