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互联网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10月20日   20 版)

        陈荣炳是豆腐手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技艺已经入选杭州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荣炳豆腐坊开起了网店,老食客再也不用跑到摊位上守着了;手机点一点,热乎的手工豆腐就可以送到餐桌上了。“等后期发展进入轨道了,我和老公也会学习手工豆腐技艺,努力成为第四代传承人。”儿媳妇余友琴表示。(10月13日《杭州日报》)

        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从来都不缺乏“吃”的热情。豆腐作为一种常见食物,制作门槛并不高;只有形成特色、拥有“秘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前一天晚上到翌日清晨,每天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艰苦劳作,坚持用传统工艺,坚持不加防腐剂,让荣炳豆腐品质出众。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美食的背后,有着手艺人的价值坚守。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一些人变得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三代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不变的品质背后,有着手艺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匠心以及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的品格。真材实料、精耕细作,饱含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让荣炳豆腐拥有了一般的豆腐所不具备的灵魂。

        伴随着社会变迁,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消费文化也在不断转变,酒香也怕巷子深。荣炳豆腐在坚守品质的同时,也做到了“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专门设计商标,在包装上印上了微店二维码,和物业合作开展一场场地推活动,通过老客户积累建立了配送群……积极拥抱市场、主动对接消费者,与互联网时代同频共振,为非遗产品迎来了新的生机。

        “非遗四代开网店”也是一面镜子,对其他非遗项目具有启发意义。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不少非遗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少手艺人纷纷转行,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非遗项目不能自弹自唱、孤芳自赏,而是要勇立时代潮头,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完美相遇”,从而激活非遗传承。当非遗传承不仅有前途还有“钱途”,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时代在变,消费者也在变。手艺人不能在老办法、老经验、老观念的陈词滥调里打转,也不能在改革创新面前踟蹰不前,而是要让非遗项目更好地拥抱现代生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只有让非遗“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做到了守正创新的荣炳豆腐坊,显然是非遗传承的一个样本。

        面对“非遗四代开网店”,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热闹与风光,却忽视了手艺人的匠心以及商家对货真价实商业伦理的坚守。说到底,只有练好了“内功”,才能赢得消费者的“用脚投票”;在此基础上,主动拥抱互联网经济,积极融入市场浪潮,当非遗更有“时代感”,才会更有生命力。

        武汉市洪山区 杨朝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