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以善为美的《碗灯》

    王宁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22日   11 版)

        《碗灯》,吴洲星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28.00元

        如果说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的文学,那么作者正是力图以故事、人物、情节来揭示人性善的内涵。

        民国时期的江南小镇,清贫简单的生活场景,单纯和谐的人物关系,安静自足中若大似微的波澜,静水深流般的叙事,张力十足的细节,饱含着对美好人性的歌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褒扬,对执着大爱的书写,构成了吴洲星儿童小说的重要特质。

        这一次,《碗灯》将叙事放置在青峰山、滴水庵、樟镇、水巷……这些熟悉而温暖的地理坐标中,演绎出男孩小碗、女孩灯儿、剃头匠老秦、尼姑慧心等人物之间心心相印,于危难中彼此体恤扶助,没有血缘关系却又血浓于水的深情故事。

        吴洲星善于从自我生活阅历中、从个体真实的情感体验出发,寻找能反映自然的人性人情之美的故事与人物,尊重他们的个性,遵循他们的生活轨迹,寻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民间表达形式。她将对儿童情感与心灵世界的表达安放在核心位置,谱写下一曲他们在常态生活中面对种种磨难时的勇气与意志。最终,儿童与成人携手超越艰险,战胜磨难,拯救灵魂,走向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解放,故事圆满回归,境界升华,洋溢出平淡的常态生活中特有的美感与诗意。

        而这一切,都还要回到水巷,回到挑着剃头担子的老秦这里。这位中年剃头匠人,因为照顾瘫痪的老娘而错过了婚配,孤身一人却乐观地生活着。当他邂逅乞讨的“哑巴”男孩小碗,那种发自天然本真的父性之爱占据了上风,小碗又是一个腼腆、懂事、勤快、善解人意的男孩,他们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温馨的家庭;而与此同时,青峰山滴水庵的尼姑慧心,则收留了因受到继母嫌弃而离家出走的“六指儿”女孩灯儿。这四个人物惺惺相惜,彼此关照,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小碗和灯儿,这一对身体上有“残缺”的儿童,在老秦和慧心的细心呵护下,体验着这难得的人间温情,发展着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不屈的生命力量。

        如果说,儿童文学是以表现儿童为中心的文学,当面对儿童生活的复杂性侧面时,其必然涉及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即儿童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与成人何携手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进而增进了彼此灵魂的厚度与温度,汲取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心理能量,这更是儿童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碗灯》这部小说的成功点之一是刻画了如剃头匠老秦、尼姑慧心、周老太、陆爷等人物形象,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形象,他们身上充满着敬老仁爱、扶危济困、不计得失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是熠熠发光的中国人形象,是支撑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灵魂。

        老秦,作为小说重笔塑造的人物形象,正是千千万万小人物的代表。他仁孝无私,把温情大爱给予了周围人,照顾瘫痪的母亲,关怀陆爷和小路子父子,为滴水庵背米,收留无家可归的周老太,他付出不图回报,以体贴、大度、仗义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称道。他深谙世事,人情练达,却不世故,而是充满真挚的情感。他以父亲般的深情呵护着小碗和灯儿,给两个孩子以亲情的滋养,特别是他在处理小碗与富官等孩子间的冲突时、处理从杂技班班主手中赎回小碗的事件中,令人看到他高超智慧的处理矛盾、化解危机的艺术和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他性格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小说,他是神采奕奕,鲜活可亲的普通人。

        小说的高潮与结局,是来樟镇演出的杂技班劫走了小碗,也揭开了小碗的身世之谜,原来他是在军阀混战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被杂技班收留并在其中长大的,因不堪虐待才逃离的。老秦发誓就是做乞丐,也要赎回小碗,因为小碗是他的命根子。大家纷纷解囊相助,倾其所有,老秦想到了卖房子,慧心拿出了多年积蓄和香火钱,周老太献出了她的古董镯子,富官带领男孩子们做了木轿子抬回了小碗。最后,老秦送小碗和灯儿去读书,老秦生病,在孩子们的细心照顾下渐渐康复。在亲子浓情的滋养下,小碗终于张开了口,幸福感将他们包围……大团圆的结局,人物内心幸福感的升腾,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这里没有绝对的恶,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人物多是良知未泯,而更多的是善的表达。如果说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的文学,那么作者正是力图以故事、人物、情节来揭示人性善的内涵,在几乎每个人物身上都寄寓了对善的不同理解,即在成人与儿童的双向情感互动中,在具体的生活考验中印证了善是如何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善是如何生生不息与绵长久远的。

        小说叙事风格柔和婉约,在一片江南水性气质中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生动的景物描写,饱满的细节勾画,典型性格的塑造,充满天真童趣的语言,都令作品达到了儿童文学现实主义的深度。最值得称道的细节描写,足令读者感受到兰心蕙质、悲天悯人的作者是如何钟情于儿童文学,如何深刻地理解儿童情感,才能如此真实地走进儿童的灵魂世界。这些努力,令人感怀。故事终将结束,但对纯真美善的追求则永无止境,如《碗灯》一般对美好人性的歌咏将似开不败的花朵,永远芬芳四溢,历久弥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