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致敬《中国副刊》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22日   08 版)

        我这里说的《中国副刊》是特指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创办的自媒体公众号。这个公众号,已成为我每天必读的阅读内容。不夸张地说,我已经是《中国副刊》的铁杆粉丝。

        《中国副刊》能成为我常读的公众号,实属偶然,就像是在大街上邂逅一个老朋友一样。那是去年年底,女儿写了一篇影评寄给《文艺报》,报社丛编辑回复报纸发过类似稿件,问能否在副刊公众号上刊发。于是,女儿为我的微信新添了一个“朋友”——《中国副刊》公众号。从此,我与《中国副刊》有了一个雷打不动的约定:每天都要点击这个公众号,读一读里面推荐的文章。

        我自诩对副刊是一个忠实读者,尤其是对传统媒体副刊还是相当熟悉的。与此同时,我还是纸媒副刊的热心投稿者。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我读到《中国副刊》时,已经迟了两年多了,这不能不说是我阅读的一个损失。亡羊补牢,我想,补上这一损失还来得及。

        每天读一两篇《中国副刊》上的文章,从从容容,仔细品味,很是享受,非常适合我的阅读节奏。不知怎的,读着读着,就萌发了致敬《中国副刊》的念头。为什么要致敬? 因为在阅读中有一种冲动、感动在升腾、在燃烧。

        《中国副刊》,何等响亮,何等气派! 它无愧于这个名字。连日来,我读了上面的文章,感觉文章的格局大气,视野开阔,文字很优美,处处显示出思想的深刻和文字的魅力。比如一系列的脱贫纪实性见闻和出自副刊编辑手笔的嘉兴红船采风散文,在叙述中抒情,文字质朴,感情充沛,充分彰显了副刊人的神圣使命和文字功底。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散文记录中国乡村的变迁振兴,这也是一种文学扶贫。

        《中国副刊》,它是报纸副刊的集纳。这里不仅有原创的文章,也有各地报纸推荐的精萃佳作。栏目有“名栏”“钩沉”“首发”“荐读”“品藏”,就体裁而言,几乎涵盖了除小说、戏曲外的多种文艺形式的作品。中国有数以千计的报纸,副刊文章犹如恒河沙数,如此强大的新闻资源,副刊人有能力将中国最好的副刊作品推荐给手机用户。如果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不但可以聆听、分享作家、副刊人的创作甘苦得失,而且可以用最短的时间阅读最新的图书,同时获得更多的文艺资讯,得到更多的创作启发。真的,这里的“版面”无远弗届,这里的精彩源源不断。譬如我读了《人民日报》副刊编辑蒋元明的《我编杂文二三事》,了解了杂文的兴替,更加体会到杂文编辑的苦衷和辛劳。

        《中国副刊》,它是副刊人的新奉献,是中国副刊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标志,也是副刊人引领当代文学发展的骄傲。

        我要向副刊编辑致以深深的敬意!

        山东省临沂市 孙建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