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非遗文创让非遗旅游更具魅力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9月22日   08 版)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100件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乌镇的竹丝镶嵌茶盘“榜上有名”。竹丝镶嵌茶盘融合了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化的竹编技巧,整个茶盘兼具简约、典雅之风,深受广大高端消费者的喜爱(浙江在线2021年9月9日)。

        非遗生命力的延续不仅需要能工巧匠的守艺传承,更需要以文创为载体的流通助其重焕活力。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报道,浙江省2019年公布100项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涵盖雕刻塑造、纺染织绣等13类,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非遗旅游商品品牌。

        非遗旅游商品将非遗元素或非遗技艺融入文创产品中,带有地域特色和人文价值,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文创产业协调发展。虽然非遗旅游的产业形态各不相同,但其产品设计的商业模式殊途同归,即通过塑造非遗旅游场景,以“非遗体验”为核心驱动力,满足游客文化体验需求,增加消费机会,同时将文创商品、旅游服务、娱乐活动相互融合构成产品体系。

        非遗所富含的深厚文化资源与内涵,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各地通过搭建非遗展示平台,致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非遗旅游产品,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旅游产品为载体融入生活,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非遗旅游商品开发方面,政策、资金、高素质型的开发者一个都不能少;线上线下渠道均要拓展;消费意识、消费能力和习惯也都需要培养。除了资源要素、消费产品、落地载体之外,在整个非遗旅游商品产业化体系中,还有必不可少的开发主体和分销渠道等参与方。

        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商品因为表现出了人的情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这些恰恰是机器制作不出来的。而创新多元、符合现代人生活、有传统手工艺概念的衍生品也同样受欢迎。这就需要非遗旅游商品的开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用纯粹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旅游商品;另一条是创新开发带有传统手工技艺特征的旅游商品。这样才能最大化满足游客的需求,丰富旅游商品市场。非遗旅游需要一定的载体,只有落地在具体的空间和物质载体上,非遗旅游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

        江苏省连云港市吴学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