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7月21日 星期三

    《清朝最后的120天》序

    潘振平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7月21日   10 版)

        《清朝最后的120天》,刘江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7月第一版,88.00元

        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世界的热闹场景似乎还在眼前,时间一晃已经十年。虽说喧嚣之后总会复归平静,却总有几个有心人仍在默默耕耘,然后就有了一份收获。

        江华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记得当年他说起正在从清朝覆灭入手,阅读这方面的史料,准备探讨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我有点吃惊,也颇为期待。多年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是“显学”,海峡两岸的学术界均投入大量资源。逢五逢十的纪念活动及相关学术研讨不说,有关重要人物特别是革命党方面的人物资料编纂和研究,有关史实的历史记录和后人回忆,几乎年年都有发布,令人目不暇接。进入这个领域,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坚韧。

        大约三年前,江华完成了初稿。稿子以武昌起义到清帝退位为时间段,叙述了清朝方面的对策和手段,这种角度是以往著述很少采用的。该书主要不是参与学术圈的讨论,而是面向知识大众,讲诉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有关活动的最新知识。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详细比勘各种史料,整合相关研究成果,追溯来源,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行文风格则一如其旧,以重建史实为宗旨,细节丰富,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尽可能具体真实,不故作深奥,不含糊其词。兹举三例,以见一斑:

        其一,清廷任命袁世凯出任湖广总督后,袁氏曾提过复出的条件,不少论著将其归纳为袁氏和徐世昌共同密谋的“六项条件”,似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有学者根据袁氏自己所说的“节略八条”,否定了袁徐共谋之陈说,但仍未找到原始文本,包括最新出版的《袁世凯全集》也未收入。作者从2011年12月出版发行的八十卷《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所收的朱批奏折中,拣出一份附件,经过与多种相关文件的比对,断定即为“失踪”已久的袁氏节略原本。这一考订言之成理。而从该文内容和所署时间看,流传已久袁氏“以足疾为由婉拒出山”的说法缺乏史料依据。

        其二,武昌起义后,清廷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销,想尽一切筹款办法,如息借洋款,勒令亲贵大臣捐饷,发动官员购买公债,甚至变卖沈阳大内和承德行宫瓷器等等,均无成效,只得动用内帑救急。清宫一共拨付了多少内帑?以往的记述或语焉不详,或出入较大。作者根据档案、官书、当事人日记等资料,统计出隆裕太后分八次下拨内帑银共一百六十万两,分两次下拨黄金十六万两(约合白银六百万两)。这些现金,是慈禧太后留下的。由此可见,财政困窘,是清廷不能支撑战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当年南北双方磋商的清室优待条件及其后拟定的清帝退位诏书,由于时间较长,意见不一,所以留存下各种版本。本书抄录了现存所有版本,根据文献归纳主要分歧及其商讨的结果,并就一些争议问题的解决细致分析,从而基本复原了这两个重要文本如何形成的具体过程。这种写法,对于专门研究者可能多此一举,却有利于没有条件一一寻觅原始文件的读者进入当年的语境,体味历史事件如何发展变化,历史人物如何发挥作用,获取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书中此类叙述甚多,读者自可在阅读中发现。

        关于清末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我只是四十年前在上海读书时有过一点涉猎,对于近年来的进展了解不够,本来不应该饶舌。承蒙江华厚爱,他的新作让我先睹为快,由此生发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说得不对,敬请谅解和指正。最后,祝贺江华给读者奉献一部佳作,并预祝成功。

        (作者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组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