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一(1871—1955),字仲如,湖北省汉阳县兴隆乡人。曾中清末秀才,甲午后,汲汲于维新救亡,力图改革政治。1903年在武昌圣公会主办的文华书院任国文教习,1909年在上海广学会编纂《大同报》。1920年前后到燕京大学、南开大学任教,后转任中华大学、上海法政大学教职。抗战时期任教西北联合大学、中央政治学校等校,抗战胜利后任政治大学教授。
张纯一的思想和志业,可总分为革命与“革心”两大阶段。1911年之前,积极参与反清政治革命,著述不多,可见者有 《学生军军歌》和 《伦理学》。据其自述,他还著有《教育学》等书,惜已无从查考。辛亥革命以后,张纯一对社会秩序的混乱、道德的沉沦深感失望,他开始考虑通过宗教挽救世道人心,救国救民,是为“革心”时期。他先是主张融通各教而归命基督,其间撰有大量弘扬基督教的社论;后来在反省基督教弊端,并深入研究先秦诸子、中世来华佛教的基础上,主张以佛教为主体改造基督教,其间著有《改造基督教之讨论》《答太虚法师书》等等;最后他彻底皈依佛教,专事宣传和阐释佛教,其间发表和出版有《〈佛说阿弥陀经〉之研究》《复友人熊澜恬谈学佛书》《佛学之根本真理》等著述。张纯一国学功底深厚,对先秦百家尤其深怀敬意,在“革心”的,思想理路虽有变化,而研习和阐释先秦诸子经典却贯彻始终,著有《融通各教会相归元讲易举例》《墨学与景教》《墨子间诂笺》《墨学分科》《国学阐微》《墨子集解》《国学简择》《老子通释》《阴符经真解》《晏子春秋校注》等作。张纯一的经历、思想和志业有几次重大转向,这其中实际上有着内在的逻辑和理路,那就是他希望从精神文化层面寻求救国、强国的出路,他因此苦苦探求,不断否定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毕生所行正如他的名字——“纯”而且“一”。
由于各种原因,张纯一长期以来被学界所遗忘,仅有极少数著作以单行本、多人合集的形式流传,学界对于张纯一的整理和研究还远远不够。有鉴于此,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何卓恩教授历经多年,将张纯一先生淹没于尘埃、分散于各地的文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精心校勘,另将相关文献辑为附录,最终汇聚为《荆楚文库·张纯一集》,皇皇5册200余万字,可谓功莫大焉! 何卓恩教授在整理该集期间,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为了该集早日付梓,他夙夜宣勤,罹患眼疾,其劳可知。当我们接到几十斤重的书稿后,立即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编辑工作。由于书稿规模庞大,底本年代久远,漫漶不清,书稿在整理过程中难免出现衍夺脱误的情形,为了去伪存真,早日将先贤张纯一的著述精美地呈现出来,我们所做的编辑工作当然是琐屑并且辛苦的,但想到先贤张纯一的毕生求索、何卓恩教授经年的劬劳,就觉得我们所做的这些都不值一提。当打开厚重的《荆楚文库·张纯一集》的时候,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那些流逝岁月中的声声禽鸣,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四季轮回中的点点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