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读懂学生》:帮助教师解决育人困惑

    顾明远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23日   06 版)

        教师往往缺乏系统学习研究成果的资料和机会,也往往不能与自己的育人实践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在古代,凡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就可以做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现代教师不但要接受严格的职前培养才能完成师范教育,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且在教师生涯中始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首先要了解育人的对象,就是要了解学生。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最大特点是他的对象是人,不是无生命的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人人不同。社会职业中没有任何一个职业的对象能像教师的职业对象一样具有如此的复杂性。《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什么是兴,什么是废呢?教师要诚心施教、因材施教,否则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说,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往往有四种失误:或者贪多,或者学得太少,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难就放弃。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不同的要求,扬长避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讲得非常透彻,教师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还要遵循教育的规律。

        疫情期间,相当多的中小学生暴露出人格与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学生作息不规律、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少学生与家长、教师发生矛盾冲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过去大家认为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了,学习空间扩大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似乎老师的作用降低了。通过居家学习,我们发现,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学课程很难进行,学习质量很难保证。教育的观念在转变,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变化,但立德树人的本质不会变,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不会变。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始终要以自己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育是一门科学,它首先需要研究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就会取得成效;如果违反了教育规律,教育就要失败,就会贻误人才的成长。但有许多教师在育人实践中常常面临许多困惑。如,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中对育人目标要求都有明确的阐述,但教师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要求和目标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太能掌握自己所教年级的育人重点,也不能清晰地了解相应的育人标准,对采取的育人策略的科学性也常常有不确定感。同时,尽管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发展规律有较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教师往往缺乏系统学习这些研究成果的资料和机会,也往往不能与自己的育人实践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边玉芳教授领衔撰写了一套《读懂学生》书系,我认为它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育人困惑。该套书系整合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基于我国的教育方针及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概括提炼出六个重点的育人维度:学校适应与习惯培养、基本认知能力发展、学习品质与能力、情绪与自我发展、行为与品德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九不同年级学生的育人目标及要达到的育人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详细可操作的育人策略。这一成果无疑对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育人能力,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