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文集》就是一部宏大的口述史,从学术生活角度切入,全面反映了顾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的学术人生。
有人曾这么评述过人生:人生好比缺页很多的书,很难把它说成是一部书,然而,它又确实是一部书。顾明远先生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书,厚重,深邃,灿烂。《顾明远文集》(以下简称《文集》)记录、复现了顾先生的学术人生,尽管还有很多缺页,但真实,鲜活,同样厚重、深邃、灿烂。这部书将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闪光的一页,值得我们永远读下去,滋养越来越多的当下教育人和后来人。
顾明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是人人景仰,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家。从教70多年来,他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勤奋刻苦,孜孜以求,一直在教育理论中探索,在教育实践中深耕,在理论与实践中创造,躬耕不止,研究不息,撰写不辍,著作等身。鲐背之年,顾先生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学术活力,不断发出新的声音,充满思想的张力,促进教育的学术繁荣和改革的深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出探索,令人叹服。《文集》正是对顾先生丰厚而灿烂的学术人生的献礼与致敬,祝顾先生永远健康,永葆学术青春。
阅读《文集》,感慨万千,脑海里跳跃着一个个思想火花,写点读后感是自觉的,但又深感不够。阅读中常常发出赞叹的心声,感悟不断提升,为顾先生的学术人生所打动。经过思考的过滤,思想逐渐沉淀下来。我深以为,顾先生的学术人生可以聚焦于一个“诚”字,真实,真诚,正心,诚意,恰如《易经》里所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顾先生70多年来,以爱教育的真挚之心,以爱学术的情怀,在学术海洋里遨游、寻觅、“修辞”,然后立业、“居业”,创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安顿心灵,铺展极富意义的人生,引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学术建设和改革实践。他用自己的学术之诚,再次印证并生动诠释了中庸之道“诚”之思想精髓:“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满满的真,充溢的诚,顾先生的学术之道是“诚之道”,是学术的“天之道”,说到底是学术的“人之道”。为此,我们不妨将顾先生的学术之道称之为以“诚”为统率的“明远之道”。“明远之道”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闪烁着中华学术思想的光芒,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和未来。《文集》也以学术之诚,收集丰富的文稿,用心整理、编辑,准确地描述了顾先生的学术人生。我们深为感动。
正是学术之诚,顾先生锻造了自己的学术人格。顾先生的学术人格很难概括与描绘。以我的浅见,可以试用三句话来概括。
顾先生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顾先生学在北师大,教在北师大,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始终伴随着他,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首先是个教师,是个优秀的教师,担当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已内化为他的素养与信仰,同时外化为他的行动与习惯。他用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切切实实的教育教学及其丰富的著述,演绎了一个好教师的品格,一如他自己所说,“教师应是‘引路人’而非‘指路人’”,要为“塑造面向21世纪的新教师”指明方向。学生的卓越发展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顾先生是潜心研究、著书立说的学者。顾先生在牢记自己是教师的同时,又不忘学术研究的职责。他以自己的真诚之心,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教育改革的风云,在积极投身火热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同时,安下心来,潜心研究,在许多领域进行学术耕耘。他用理性、智慧的洞察力,对理论前沿、教育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做出判断;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关切教育的发展,关切学生健康成长;以他的学术之诚,影响着并推动着教育理论的进步与学术的繁荣。顾先生是有重大贡献和国际影响的杰出的学者。
顾先生是勇探新路、有新知新见的创造者。顾先生曾借着鲁迅文章的题目,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这样的观点:“老调子还没有唱完。”他说,“我以为没有什么新鲜话好说,说来说去是老调子”。其实不然,他的真正意思是,创新也好,创造也罢,都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真正能创新,“创新就是要改变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旧的观念、旧的秩序、旧的制度”。顾先生唱的是“新调子”,《文集》里到处有创新精神与思想在闪光。他在学术的多个领域都有理论的建树和实践的变革。他的创新精神让自己永远年轻,一条条新路在他的脚下铺展、延伸,他的新知新见,预示着新教育的到来。
如果再做个概括,那就是,顾先生“道德优美、学术纯粹”。“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为一专门学校开办时的题词。这八个字凝练了学者应有的道德与学术品格,与《中庸》所提出的“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意思一样,是德才兼备更为精彩的表达,而且更具道德性和学术性,闪亮着中国美学精神,用来描述顾先生的学术人生是恰如其分的。顾先生正是这样,去功利,去浮躁,一心为学生,为社会,为时代,为民族。他为我们,尤其是为学者们树立了一根标杆。
《文集》从以“诚”为核心的学术研究向度整理了顾先生的著述,实属不易,难能可贵。《文集》里有顾先生的口述史。实质上,整个《文集》就是一部宏大的口述史,从学术生活角度切入,全面反映了顾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的学术人生,映射了这位教育家的学术人格:道德优美、学术纯粹。
(本文作者为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国家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