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与曲折、欢笑与眼泪,正是这些让人喜忧参半的小小插曲,构成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必修课。
秦文君善于描摹少年的内心世界,细笔勾画其中微妙动人的成长过程,从处女作《闪亮的萤火虫》到“贾里贾梅”系列,再到“变形系列”《王子的长夜》《小鸟公主》,以及此前的《云三彩》,都呈现出作家对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关注和爱护。新作《幸福课》依然是探索“成长”的话题,依然彰显着秦文君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善良与爱,但同时,这又是一部极具当下性与时代感的儿童文学佳作。
小说《幸福课》有两位小主人公,一个是上海的世家女孩詹妮,家住在淮海路的芳菲别墅,詹妮的妈妈漂亮优雅,生活得极致讲究;她的爸爸生性热爱自由、慷慨大方,家中还有一个几十年如一日掌管一切的管家木太太。可以说,詹妮是在无限的爱与丰赡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是非常典型的幸福的城市孩子。另一个主人公云起则几乎是詹妮的反面,她成长在远郊梨花镇,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从小与蓝天碧水、草木虫鱼相伴,不懂得太多的规矩、礼节,也因此常常遭到木太太的排挤。但云起聪明活泼、热情勇敢,有着城市孩子所缺乏的生命力和无限韧性。小说中,由于詹妮阿爷的遗愿,这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女孩机缘巧合地相遇了,她们同住芳菲别墅,在朝夕相处的时光中生发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在小说中,云起一家入住芳菲公寓以后,可以说是风波不断。这些两个家庭、两家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看似是个体身份、性格的差异所致,实则更反映出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而来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的分野。可贵的是,秦文君并没有就此做出高下判断,她既没有不容分辨地赞赏以云起为代表的乡村的“自由”,更没有全然肯定城市的精致、秩序是高人一等的,作家所做的,是尽可能忠实而生动地呈现这些生活中点滴可见的微妙差异。小说中有一个细节,詹妮和云起两人在超市买东西,云起不小心打碎了这里的“天价”鸡蛋,詹妮要回家取钱,赔偿店家,云起却坚决反对。最后,詹妮回家向木太太借钱,替云起赔偿了超市。面对这个突发事件,两个女孩都有自己的理由,对詹妮来说,买东西付钱、损坏东西赔钱,这是天经地义的做人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早已默认的生活秩序。而对云起来说,60元的鸡蛋实在太离谱了,她不要“自投罗网”、不要当“冤大头”,“我妈有病,我要自谋生路,还要攒钱给妈买药,药片比糖片、奶片都贵”。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以各自的成长环境来考量,两个女孩的想法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正如詹妮所说,“这是规矩,人人要遵守的”,农村女孩云起在进入城市之后,渐渐了解了这里新的“规矩”,进而逐渐成长起来。这个细节的真实呈现,充分展示出城乡之间的认识差异,更体现了作家对不同人群的观察入微。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差距及其所带来的改变与问题正在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出生地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她的基础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在小说中,两个女孩在行为举止上常常表现出根本性的差别,这种差别正是城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之体现。但与此同时,这两个如此性格迥异的孩子却能成为最亲密的朋友,恰恰是因为她们对对方生活的好奇,以及对对方所代表的那个陌生世界的渴望。通过小说《幸福课》,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得以在此书中接触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从而建立他们对生活的新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幸福课》正是作家秦文君用文学的方式打破城乡之间藩篱的一种尝试。
秦文君的小说一向关注现实问题,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很好地处理现实与想象的关系。小说《云三彩》写的是留守儿童,不同于此类话题通常的“问题小说”写法,秦文君的笔下塑造了一个勇敢、乐观、善良的女孩三彩,她为了投奔父母,从东北农村来到上海,并且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了这座大城市。小说着力表现的是女孩三彩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尤其是她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不断磨练。小说《幸福课》也是这样,在城乡差距这个现实问题的大背景下,秦文君最终关注的是女孩的心灵成长,以及她们不断追求并最终收获爱与幸福的过程,正如小说最后詹妮爸爸所说:“获得长久的幸福,需要经历一些有难度的事。轻易找到的幸福很潇洒,但不会珍视,往往不持久。努力去成长,善待他人,传承把世界变得更好的信念,这样的人,能拥有真正的幸福。”成长的过程总是充满着误解与曲折、欢笑与眼泪,而正是这些让人喜忧参半的小小插曲,构成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