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以“转型”加“人文”来探究人文向度上的现代文学精神,展现出令人信服的文学史再建构的路径。
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事史料构成芜杂纷繁的文学史现象,总要有思路和线索才可以统合为“史”的模样。换句话说,总是需要史识的穿透。曾有各种文学史观念统摄下的文学史著作,这些史识与路径大致有大历史进程视域、启蒙理念、民间视角、思潮流派主导、作家作品中心等等。因而每一种文学史的背后都有文化认知的支撑和思想统整的努力。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构成了厚实的基础,更是成为各擅胜场的学术脉络,当然对更新的认知也造成了巨大的遮蔽。然而哪一种理路更接近“文学史”本质?能够让史实与史识更为充分地互为印证?更能做到准确把捉起承转合的机杼并使内在的审美力量得到最大可能的发见?
《面对失落的文明》所作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尝试,而且这样的尝试,应该是一种着实又智慧的刷新的开启,势必带来后劲无穷的引申和建构。王昉博士的这部学术专著,副题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这也是这本论著所要深入探讨的题旨。
首先,“倾向”这一说法是审慎的而非武断的,看似不够那么言之凿凿,事实上是尊重了文学存在的审美特性和复杂取向。
其次,这一“倾向”为观念形态之一种,而在这个形态上,不仅仅是“现代”,上至古典下至当代,“中国文学”从自然而然的人文气质到自觉自审的人文追索,是足以重识古今中国文学的文脉源流的,起码是在大历史框架下构成了从文学本质出发的结构性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从文化和审美的承载上看,这一“人文主义倾向”线索上创作的作家,是更具备存世留史的永恒价值的——郁达夫、老舍、沈从文、冯至、张爱玲、萧红、师陀……
第三,也恰恰是在“现代转型”期,上述这样的体现文学向生命形态与精神处境的本质性表达的创作现象集中出现,但也应该看到,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另外形态的文学史现象并没有消歇,而是与“人文倾向”同构并存甚至互参互融,形成历史运动的张力和文学史的丰富复杂的样貌。这也说明单一观念形态的文学史很可能是缩略的甚至是失效的。
因而,此书以“转型”加“人文”来探究人文向度上的现代文学精神,是一种整全性的向度,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的文学史再建构的路径。相形之下,粗暴有余者如大事纪年法、模糊过头者如“现代性”尺度,则难以贯穿价值研判,有些治文学史者甚至套用近年才引进的新方法,就很可能与哈罗德·布鲁姆所反对的“用弗洛伊德解释莎士比亚”同谬。
此著观念、观点和逻辑都十分清晰,关于“人文”“人文主义倾向”,书中有概念的翔解,在此不必赘言;关于文学史的基本考察,这部论著的突出特点是合乎实际之外还有维度整全、表述清晰的卓识。对作家作品的再解读,无疑是人文向度上的通悟发现与细心研读的审美果实,占了此著的大部分内容,这也正是最值得分享的部分。
一些并不夸张但透出真谛之见的层面分析,常常是用极简的语言留出很大的再悟续思的余地。如对冯至创作的精神内核的论说,作者清晰地提挈出“故乡”这一关键词,分解为“自然之乡”和“伦理之乡”,由此糅合冯至诗歌小说散文中的现代诗学内涵,以现代人文心志重新探触冯至创作的精神质地。
书中对张爱玲和萧红的研究很见学术性情。从行文上看对张氏作品更为熟悉,感觉和判断也就前后通观自如从容,尤其是论及本土文明对撞交会于都市之时,思力甚深。那种透过“张看”的笼罩,不仅仅“看张”更看文明冲突者带来的陌生隔膜以致恐惧难安的感受,均是出自文本细读,而如同对七巧的三次流泪的品鉴,落点之一是“人性”,但对七巧前后的性格逻辑的分辨,则是带着多元辐射的功力,人与人彼此不适、城市文明内在失据这些隐秘的发现,既指向文明演进的劫数也指向人间冷暖的“烬余”。从这种意义上看,张爱玲的笔触,有饱经教养的某种失“乡”者的独到颖悟,也有饱受风霜的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个性反应。
对萧红创作的辨析,则是透着某些踌躇迟疑,而这反而让表达更有些别开生面,比如对萧红的“转变”,最为精彩的是关于萧红对农民朴素人生观的肯定和萧红与知识分子及其阵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区隔,一方面对农民乡村知之甚深,另一方面与知识群体相交太浅。对“故乡人”的感情,不仅仅是属于萧红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论者自身,于是在文字下面隐约着入心的共情。
“乡”,生之地,梦之谷,运所系,魂所归。
同样表现出内在“乡情”认同的研究对象,还有沈从文、老舍和师陀。这三位,如同三处伟大而亲切的人文之乡,他们同在一本书里,我们大致就知道,作者是有正典眼光的。要告诉关注这本书的人们的是,这三章是本书最见悟性和史识的那部分。而要体会出其精彩的底细,最好直接去读。
这是一本极具持续生成性的学术著作。正如书中有许多论述(比如新文学对“自然之乡”的追寻的论题足可牵出中国文学的一个挖掘并不充分的重要文学史线索)犹如引子,这本书打开的只是中国式的人文文学画卷的前半部分,这样的人文倾向上还有哪些作家?我们不妨将这个名单续接下去:
现代的废名、萧乾、李健吾、施蛰存、穆旦、徐訏、无名氏……
当代的汪曾祺、林斤澜、阿城、张炜、阿来、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