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好的作品离不开深入生活”

    《花繁叶茂》《装台》《山海情》热播的启示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2月03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花繁叶茂》《装台》受到普遍好评,为文艺工作者如何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如何将脱贫攻坚战的生动故事艺术呈现作了成功的表率。

        “如果不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所思所想,怎么可能写好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电视剧《花繁叶茂》改编自欧阳黔森创作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担任电视剧编剧的欧阳黔森对于扶贫题材文艺作品的创新颇有感触:“作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要以工匠精神面对每一部文学作品。”《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关注的是乌蒙山区和武陵山片区接合部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讲述了花茂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百姓富、生态美”的蜕变故事。为了写好脱贫攻坚的故事,欧阳黔森在创作前后曾十几次到花茂村采访,历时两年之久,十分熟悉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这个过程是愉悦的——我的愉悦来自他们的愉悦,老百姓的感情是最为质朴的,他们发自内心的表白令人感动。”欧阳黔森认为,作家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品就有可能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家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电视剧《装台》改编自陈彦的同名小说。陈彦曾因长篇小说《主角》于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起小说《装台》,陈彦表示,自己曾在舞台浸泡了几十年,“不是体验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我本身是其中一员。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刻意去接近一些人物。”陈彦说,他把自己心中认识的戏剧、舞台、人物,以及周遭环境,都装起来、建构起来。此前他写《西京故事》时经常到单位对面的劳务市场,还深入周边农民工居住的村子,和农民工聊天。“我有一个观点,写作时,如果你对一个东西不熟悉,下笔的时候就没有游刃有余的感觉;反之,则会下笔如有神,还可能有神来之笔——这需要你对生活有提炼能力、概括能力,当你沉浸其中再跳出来,越看越清晰,感受到生活的别样意味,写的东西就可能是最好的。”“土味”的电视剧《装台》为何“香喷喷”?陈彦认为,戏剧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无论古今中外,都应该是文学艺术比较早期的一种创作形式,裹挟的历史和社会信息比较丰沛。把戏剧放到今天大的社会背景下,去透视它,又通过戏剧这个窗口,去看社会的沧桑巨变,这里面很有味道。

        编剧王三毛的第一部电视剧是《秦川牛》。他回忆说,自己那时的创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扎下去”。“找农业科学家李立科先生,找他手把手教过的农民,跟他们一块吃住行,一块干活,研究种小麦,搞清楚为啥在渭北黄土高原,只有用磷肥,才能让小麦的根须扎得深、能抗旱、多打粮,也搞清楚了为啥李专家患病之后,能有那么多人为他祈福流泪。”王三毛说,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接到《山海情》(原名《闽宁镇》)的创作任务,他和几位同行从闽宁镇采访到西海固,又从西海固采访到福建莆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徘徊犹豫充斥其中。从想不通、不接受,到用双手创建了新家园,那些曲折的过程、思想的转变、真诚的笑脸和话语,让他们真切体验到百姓由穷变富、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和对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

        王三毛表示,编剧写剧本,只有扎根在百姓中间,才能找到百姓真正的问题、需求与国家意志的交集与融合点。记者了解到,王三毛正在创作的新剧本《生命树》,主人公就是被当地牧民誉为草原“牛博士”的畜牧专家宋仁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