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我们须重新审视跨文化管理在对外投资中的作用

    丁一凡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09日   16 版)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增长迅猛。但如何才能保证这些在海外的投资能产生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被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所接受?我们其实需要多了解一些外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的经历,从它们解决不同文化的问题中找到更好的参照。最近,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法国知名学者菲利普·迪里巴尔纳(PhilippeD’Iribarne)领衔编著的《重新审视跨文化管理——一种定性的研究》(Cross-CulturalManagementRevisited:AQualitativeApproach)一书,它可以成为我们了解欧洲学者研究跨国企业如何成功地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的问题的窗口。

        《重新审视跨文化管理——一种定性的研究》是迪里巴尔纳率领了一批作者做了几十年田野研究后的成果,试图回答这样两个核心问题:一个理论问题是,企业管理是不是一种科学行为?受不受各个地区不同文化或其他主观性背景的影响?是会维持差异性和多样性,还是会走向趋同?另一个问题更多地涉及企业管理的实践,即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才能将企业经营的普遍原则与本土传统相结合,应对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给跨国公司经营带来的挑战?作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西方(美国)管理理论的普世性和正统论是经不住文化比较理论验证的。他们用经验和事实表明,一个社会的管理实践总是依据各自的民族文化,在本质上体现的是该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方式,其被赋予的意义只有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中才能被解读,被认识。因此,不存在超越民族文化的管理实践。作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每个国家都有相当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并非强制权力,而是员工身处其中能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氛围。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运营,必须认同当地的这种文化氛围。在任何地方,成功的企业运作模式必须做到把现代企业的普遍原则与本土传统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融入企业集体的同时不被集体逻辑所窒息,也才能使企业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中真正立足,进而实现国际化的发展。

        本书作者借助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整合了大量数据,结合文化阐释学优秀的“深描”技巧,不仅细腻地揭示了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在管理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也向我们展现了西方世界内部管理文化的多样性。本书突破了一些“主流企业研究学者”的方法,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引导的对企业的惯性思维——即只重视其经济意义,忽略了其社会意义、文化意义,让读者对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本书作者采用的定性研究范式纠正了主流量化研究对文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处理弊端,展示了文化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无处不在的鲜活与生动的案例。此项研究传承了法国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思路新颖,方法独特,开创了企业研究的新领域。

        迪里巴尔纳是法国管理学界和社会学界一位举足轻重的学者。在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领域,其开创的文化阐释学派代表着与荷兰学者霍夫斯泰的文化维度流派齐名的一个学术阵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迪里巴尔纳及其研究团队“管理与社会”研究所先后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国、美国、中国、魁北克、荷兰、比利时、瑞典、斯洛文尼亚、摩洛哥、约旦、喀麦隆、印度尼西亚、越南、墨西哥等)开展民族文化与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其范围之广、跨度之长,实为罕见。迪里巴尔纳1989年的代表作《荣誉的逻辑》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法国管理学和社会学两门学科的必读著作,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2005年入选商务印书馆“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从”出版中文版),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中国在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下对企业的研究还非常少见。因此,当年商务印书馆决定将《荣誉的逻辑》列为“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把一部研究企业管理的著作列为“思想译丛”,足见其独特的地位。

        迪里巴尔纳的这部新著融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从历史和现实的两方面论证在人类社会生活及治理中一些大的概念既具有一脉相承的稳定性,又表现为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的表象和行为方式。本书文字朴实,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受众面广泛:既可以作为专家学者的参考文献,也可以作为管理工作者的实务指南,同时也不失为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辅助读物。

        这本书向中国的企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精神所塑造出的企业传统和文化氛围,为中国企业跨国发展做准备;二是中国企业该如何按照中国的传统和特色塑造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都必然先是某个社会的成员,然后才是该企业的成员。在成为企业员工之前,他已经拥有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企业不能将这些因素都全部抹杀,反而应该在尊重员工文化习惯的前提下,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创造一种能够使员工融入而又不使其窒息的氛围,也即实现作者所说的既理性又传统的原则。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重大原则方面,当然应该遵循现代企业的运作规律,但在生产劳动的习惯等细枝末节方面,培养及尊重企业文化又是企业成功的秘诀。这些细节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制度移植就可以解决,企业管理的弹性也许就要在这些方面更多地体现出来。那种认为企业只有一种模式,文化的多样性通过调查数据就可以显示,通过简单的管理技术就可以解决的观点,毫无疑问已经过时。该项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现代化并非美国化,不然我们何以解释德国、日本和法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不同却也同样成功?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能够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怎样的文化资源?我们究竟该创造怎样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既要符合中国员工的民族传统,又不违背全球化的滚滚浪潮?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的注意。

        中国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急需了解MBA教科书以外的、真实的、不带任何理论限制的全球性跨国公司的具体经验;中国读者在经历了长期的商业化运作的企业管理书籍的“审美疲劳”之后,需要阅读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能够启发人思考的著作。《重新审视跨文化管理——一种定性的研究》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本书也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明确的参考:关注管理实践本身,真正实现回归原始经验,运用文化比较的方式,归纳、梳理出中国管理实践最为核心的特质与模式。这也是我们去向世界阐释中国文化的真正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