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郑州的魅力

    龚立新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1月11日   08 版)

        《郑州郑州》,张广智著,大象出版社2020年6月,58.00元

        一部中原史,半部中国史。郑州,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8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6000年前中华文明的火种在中原厚土薪火相传,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新郑肇创中华文明,3600年前中国的商文明、商文化在郑州发源。郑州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郑州 郑州》,根植于历史,着眼于现实,又面向未来,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部涉及山川形胜、上古先贤、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专著,体现了郑州的厚重历史与时尚现代。

        郑州,既是广智先生的事业成就之地,亦是其心灵的归宿之所,郑州的土地、历史与文化滋养和浸染了他。他钟情于这方热土,也将郑州内化成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广智先生喜欢在郑州行走,醉心于丈量脚下的土地,寻访古迹,叩问历史,体悟方寸间历史的厚重。他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视野直面郑州,凝铸成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图,直指人心深处的感动。本书共分为三卷,每卷皆以独立章节将郑州放置在整个历史脉络中,通过对郑州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古迹的寻访、人文传统的解读、先贤人物的回望,与郑州的前世今生进行有意味的对话。他以郑州为坐标原点,既呈现磅礴的历史,更流露出岁月的情怀,破除了传统杂散文或枯燥或说教的阅读感受,凸显出智者思维和家国情怀。他的这种表达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强赋新词,而是真实的情感流露,是深沉的文化体验。

        广智先生的散文往往将史实、史料、史感、史事融为一体,有着鲜明的哲学思维和思辨意识。这些散文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既“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又“寓情于景”,以现实场景回望历史、讲述历史、思考历史,发掘沉积于中原大地上的人文典故,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人文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振。譬如《万山之祖》《天地之中》,他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汇处,诠释“万山之祖”“五岳之尊”嵩山的历史地位的同时,指出中原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包容万象的多元一体模式。作者在书写郑州时,字里行间似乎总是洋溢着一股充沛的情感,《后记》中,他深情地写道:“我热爱这座既古老厚重又生机勃发的城市。”

        广智先生非常善于在历史中捕捉有当代价值的东西,他把郑州放置在历史场域中进行思考,让钟灵毓秀的郑州灵动起来,从而发现积淀其中的意义和美好,厚重河南的文化呈现与诗意表达跃然纸上。从《永泰寺》到《崇福宫》,从《宋陵烟雨》到《官渡之战》,从《后周皇陵》到《千年县衙》,他以郑州为考察中心,在历史文化的经纬中捕捉精神风骨和文化脉象,让文字具有生命的热度和历史的厚度。在这些篇章中,他通过自己的审美体验和理解,如数家珍地叙述着身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饱含深沉的思考和真情的表达,激活了那些尘封岁月中逐渐淡化的历史镜像,从而让历史重获新生。譬如《三教融合》中,他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冲突与包容掩卷沉思,喟叹称赞:“历史上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在嵩山之麓互相借鉴,互相滋养,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他书写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复古,也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再如《大禹治水》《裴李岗遗址》《黄帝故里》等,作者通过人们熟知的历史、文物、古迹等的描绘,让人们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感悟当下,文字的厚重之美力透纸背。

        广智先生以历史为根,守文化初心,文字质朴,意境深远,属于“灵魂的写作”。他将个人情感诉诸笔端,书写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从而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对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沉思索之中。他以文化的方式阅读郑州及郑州的人文历史,有效接通了当下与历史、传统与现代、文献与活态、宗教与世俗,突破以往单一视角的框架,生发出许多新的看点,体现出文化“小典故”与历史“大变局”的对接,彰显出贯通历史人文叙事的拓展延伸。历史就在身边,精彩就在眼前,让我们跟随《郑州郑州》行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