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语境中,“家乡”这个用永恒建构起来的意象,更多地成为了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虚古镇是诗人韩文戈的家乡,这个“家乡”从巍巍燕山坚实的泥土中逐渐被诗意包裹,被理想、渴望、激情与现实和遗憾所打磨,逐渐成了一种刚性诗人的精神象征,呈现在历史和当代面前。韩文戈是燕山走出来的河北汉子,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多年来,一直以一种淡定的执着与沉静坚持书写着植根于燕赵大地脊梁的燕山山脉深处的家乡的诗意诉说。
韩文戈的诗能够读懂,中国百年新诗从散文化的倾向开始行走到今天,能够读懂已经成了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境界了。相对于那些无意义场景的叠加、破碎的意象和晦涩的隐喻等,他的诗句平易流畅又充满内涵。匆匆而过不会有什么收获,但一旦停下来再次回眸,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宝石在阳光下闪耀,五彩斑斓。
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关于家乡的两重呈现和共存表达。作者建构的虚古镇毫无疑问是加工之后的想象中的家乡,但现实中的家乡也就在这里,虚古镇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莫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实体,虚古镇在燕山之上,韩文戈从燕山走来,虚古镇是虚构的,但又是现实的,这两种表达完美共存。“海水从虚古镇撤退/盐巴的海洋换成了时间之海/腾出空地让人世繁衍。”(《海》)干净洗练的文字,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甚至好像都少了艺术需要的修辞,但海水、盐巴这种现实的物质,就明明白白地呈现给我们,还承载了许多精神的力量。这力量很能获得读者的共鸣。精神本就离不开物质,但又比物质轻灵比物质更能寄托理想。所以作者把盐巴的海洋换成时间之海,这种跨越出现在诗意中,挑战的是我们读诗时的情感体验。谁没有家乡的眷恋?谁又不是更眷恋那个想象中的完美家乡?但家乡的大地又不是存在于理想中,它是活生生的实体,实体和想象完美融合不可分割。《虚古镇》的所有家乡的叙述莫不如此,你很难区分那是真实的家乡还是理想的建构,亦或是我们阅读出的另一个“家乡”。诗人的叙述是逻辑谨严螺旋递进的,尽管大部分人认为诗是非逻辑的想象力产物,但韩文戈对精神家园虚古镇的叙述,就是从时间到空间从抽象到具象都彰显了一般诗歌中不多见的逻辑的力量。
第二点是玄幻的想象包裹下的理性思索。诗的语言一定是感性的,诗的意象也一定是用想象来包裹的,但感性和玄想之下的理性思索,才是诗句经受时间洗练和世事打磨的基础。好的诗句永远不会只是瑰丽奇伟的想象,而是让人从文字的咀嚼中体味出思想。而思想性的缺失或者说内涵的肤浅成了百年新诗发展史上绕不过的硬伤。但作者显然是有备而来,在呈现过理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虚古镇的意象后,就以理性的深度思考告诉我们:一切的一切,包括他的虚古镇,都会归于时间之海,这就是韩文戈诗文字背后蕴含的理性和刚性,这种刚性依托叙述的逻辑性,用逻辑锤炼出来的语言和叙述才会彰显与众不同的理性的力量。比如最令人震撼的最后一句。那懂得撤退的海水是为了什么才撤退的?撤退这个词代表了主动,而不是被动,海水主动离开的原因,是为了腾出空地让人世繁衍。人的生命来源于大海,大海是人类永恒的母亲,最终撤退的海水让虚古镇在经历过沧海桑田后,仍然是人世的家园。虚古镇是作者的家乡,家乡在燕山之上,燕山和太行是河北的两座脊梁,诗人在此生长,身上的豪迈与刚性自然显现在诗句间,这是一种燕山的风雪和春雨浇灌出来的韧性,这种韧性的文字下面是像燕山一样厚重的理性的威严,所以这种植根于燕山热土的韧性与生活磨砺后的理性通透,是《虚古镇》语言建构的一大底色,同时用这种韧性而兼具理性的诗行呈现给我们理想和现实中的家乡,奇幻和理性在虚古镇这一复合的家乡意象中,实现了共存表达。
第三点就是把家乡的寄托直达宇宙又回归泥土。在虚古镇所有诗篇的象征里,家乡从物质的空间地点,升华为精神的回忆与画面,承载起诗人的理想,也同时成为了诗人在激烈而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得以退处宽闲,悠游岁月的一处精神桃源。所以对于家乡的建构和描述,就成了诗歌着意呈献出来的一种诗意的宣言,在这个宣言的诗意宣泄里,承载的是诗人全部的或者说是内心最深处的寄托。
韩文戈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以及思想特色,在《虚古镇》这部诗集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与凝结,正如他的诗所言“有些事物会借风声暗示他的来临”,读《虚古镇》就是在风声中倾听一种来临,这风从燕山山地吹来,刮过苍茫的大地,直达宇宙星空。《虚古镇》用诗的语言架构起一座根源现实又闪现灵性的家园。视角从“宇宙星空图”的辽远与深邃逐渐回到“亲爱的大地”,在一番脚踏实地的沉思后,又聚焦到“人们的活法”,从宇宙到地球再到人生,视角的由远及近交织着诗意空间的俯仰开合,一次次的时空交错,一场场的梦境叠加,共同为“虚古镇”这一核心意象的展开做出了不同侧面的注脚。
韩文戈的《虚古镇》就是以诗意包裹起来的诗人的家乡——精神家园的外显。而以坚韧刚强的笔触来诗化生活的柔软,最终呈现和重构理想中的家园,是韩文戈诗歌一贯的艺术旨归。奇幻的想象构筑起绚丽的诗意,理性的思索则穿透星空凝固着力量,这就是书中弥散而来的从辽远的星空直抵大地的芸芸众生的带着力量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