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基于艺术学视角的萨满文化研究

    朱立春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8月19日   15 版)

        萨满文化被视为北方民族原始信仰的徽章,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民俗文化的构成有着深刻的价值意义,千百年来对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萨满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形态,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带、亚寒带地区,我国处于萨满文化的核心区域,在北方广袤的田野乡间至今仍遗留其部分文化形态。萨满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从文化田野调研展开,涵盖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但从艺术学视角探讨萨满造型艺术在民间美术中的活态呈现,在当下美术界的创作及设计领域的创造性转化研究甚少。

        《萨满造型艺术的当代传承与转化》逻辑清晰,结构合理,以萨满造型艺术文化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为核心论点,从艺术学视角对萨满造型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类;通过大量案例论证萨满造型艺术在民间美术中的传承方式与发展现状;在文化寻根人文思考视野下探讨萨满文化题材美术创作方向及思想表达;在地域文化传播与地方市场经济需求下探讨萨满造型艺术设计的创造性转化。著作的学术价值在于作者运用艺术学知识对萨满造型艺术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学界较为成熟的民族学、历史学研究视角有很大的不同,对萨满文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构架是个有益补充,同时通过美术创作遵循的文化自觉、设计创意形成的地域文化传播论证萨满造型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学理性价值与实践应用意义。

        萨满文化的研究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具有较为夯实的研究基础,但从艺术学视角对其所涵盖的造型进行概念界定与学术梳理的文献尚属匮乏。艺术的本质决定了艺术的研究范畴及研究方法,萨满造型是否归属于艺术学研究范畴,其艺术与非艺术的界定,造型与非造型界定是此选题研究的基础。萨满造型不能从一般意义上的“美”的标准去界定其艺术身份及属性。“现代艺术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彻底打碎了这一标准,艺术对‘真’、对‘善’的探索实质上都是对艺术本质的求证。”著作的第一章萨满造型艺术的滥觞与信仰核心部分重点论述了萨满教、萨满、萨满造型艺术的形成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萨满文化的三大信仰核心;第二章萨满造型艺术的特质与形态呈现重点对萨满造型艺术与非造型艺术、萨满造型艺术的非物质文化特性辨析等内容进行了梳理。萨满造型艺术源于人类初蒙期的认知,千百年来在民间手口相传,其艺术价值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造型、色彩、材料、技法等层面,还要结合民俗文化、民族生活等内容,其体现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众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使萨满造型艺术超出了生活用具、原始宗教法器的实用技术层面,而进入人类文化发展的艺术层面。作者在厘清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并确定萨满造型艺术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对萨满造型艺术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萨满祭用类造型艺术形态、萨满祭坛祭器类造型艺术形态、萨满绘画类造型艺术形态、萨满民间生活类造型艺术形态四大部分。造型艺术反观文化是解读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萨满造型艺术的收集、分类、综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费孝通先生在谈到文化多样性时提到“文化自觉”的概念,并指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21世纪随着信息化科技的高速发展,跨国贸易的深度融合,世界各国、各民族紧密连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成定势。但强势资本逻辑推动下的西方文化侵袭人类文化生态多样性,消解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自主性、自知性,世界各国政治、文化形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碰撞。

        著作在第二章、第三章论证文化自觉下的艺术创作。第二章萨满造型艺术在民间美术中的传承,阐述萨满造型艺术在我国北方的乡村至今有其生命的土壤,萨满剪纸造型艺术、神鼓造型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推行演化。第三章通过分析艺术家萨满题材的美术创作,论证美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分析萨满造型艺术形态、了解地域民俗文化、感悟民族审美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知后的艺术再现与表达,凝聚了艺术家的思想与时代的精神。美术创作要有艺术家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要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敏锐的感知力,要有自我主体精神的表达,要有自我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民族文化的自知、自觉是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根基,是强化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生产生活的人们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认知、共同遵循且约定俗成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存、地理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民族民俗生活生产方式、文化审美及价值取向等,地域文化在固定的地理区域内具有稳定性、传承性,但随着信息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化性。地域文化传播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文化主体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符号系统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形成文化认同与文化追随,在增强本地域人们的自我文化认知与文化自信的同时吸引地域外人们的关注与跟随。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作为地方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提升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层面。

        著作最后一部分重点论证了萨满造型艺术作为北方地域的代表性文化形态在当下艺术设计领域动画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创造性转化方式与方法。让更多人了解北方土地上的民族文化信仰,提升地域文化识别度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本书打破了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对萨满文化的常态研究路径,从艺术学视角对萨满造型艺术进行分类梳理,从美术学学科角度去审视古老文化下造型艺术的传承与转化,审视中国北方传统文化对艺术家创作动机的影响,总结分析艺术家创作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要根植于自我民族文化认知,有文化自信,有文化自觉,这样的艺术创作才是最具生命力和表现力的。时代在不断变迁,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发生变化,萨满信仰在科技时代已经式微,但萨满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保护、对英雄的尊崇依然是我国北方民族长久以来不断坚持和大力弘扬的文化精神。作者基于艺术学研究视角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萨满造型艺术进行学术探索,在系统梳理萨满造型艺术形态、分析萨满文化的基础上,从美术学、设计学学科方向探讨萨满造型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具有较好的创新性价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