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祖尔坎普出版社上周迎来了建社七十周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当政之初,出版审查日益严厉。1936年,在帝国宣传部的压力下,萨·菲舍尔出版社的主事人和菲舍尔家的入赘女婿戈特弗里德·贝尔曼·菲舍尔带着纳粹不接受的作家出走维也纳(后来再迁斯德哥尔摩和纽约),余下“雅利安化”了的作家由社内大梁彼得·祖尔坎普托管,继续留守德国。
1944年,祖尔坎普以叛国罪名遭盖世太保逮捕,关进了集中营,两周后才因肺病和众多文化名流的暗中疏通而获释。德国投降后,他率先从英国军管当局获得出版执照,重新营业,并与1947年回国的贝尔曼·菲舍尔讨论合并,但未能谈拢。
1950年5月那段关键时期,大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给彼得·祖尔坎普写了一封短信:“亲爱的祖尔坎普,你要搞出版社,我当然跟随。”另一位德语大作家赫尔曼·黑塞也将在几个星期后提供决定性的支持。
祖菲两方达成庭外协议:菲舍尔家拿回原有的业务,但允许四十八位作家决定去留。在黑塞和布莱希特的影响下,三十三人投奔了祖尔坎普。
1950年7月1日,祖尔坎普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正式成立。9月8日,第一批书目亮相,包括TS·艾略特的《散文选》、马克斯·弗里施的《1946-1949年日记》、黑塞的《玻璃球游戏》和瓦尔特·本亚明的《柏林童年》。
彼得·祖尔坎普于1959年去世,他的继任者西格弗里德·翁泽尔德回忆:
在这被打上疾病的烙印、“不时在生命的边界游移”的八年半里,苏尔坎普重建了他的出版社,他出版的作家从布莱希特横跨到RA·施罗德,从黑塞到艾略特,从萧伯纳、普鲁斯特到阿多诺和瓦尔特·本雅明,这是一家只为文学服务的出版社,一家不追随需求,而是创造需求的出版社。阿多诺在给苏尔坎普的悼词中说:“彼得·苏尔坎普的成就是一个悖论:出售没有销路的产品,成就无意获得成功的东西,拉近陌生的事物。这种成就只有在一种秘密的客观条件下才能产生:如今,陌生的事物才是能助人发声的事物,而人们把那些异化的、物化的事物错认为是亲切的,而这些事物最终又将人物化……他永不妥协地在如今在全世界流行的、把自身的利益掩饰为读者的需求的大众出版社之间掌舵航行……他证明了,如今,一个个体的能动性是可以把社会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卢盛舟译文)
翁泽尔德的名言是:“我们出版的是作家,不是书”(Wirverle⁃genAutoren,nichtBücher)。他领导祖尔坎普出版社近半个世纪,直到2002年去世,将该社发展为德语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学出版集团。2010年,祖尔坎普将总部从法兰克福迁至柏林,却陷入严重的内部斗争,不仅一度在2013年宣布破产,还导致了马丁·瓦尔泽等名作家的出走。
如今,祖尔坎普社已出书约二万五千种,其中新书一万六千四百九十二种,旗下作家包括托马斯·伯恩哈德、保罗·策兰、彼得·汉德克、克里斯塔·沃尔夫、乌韦·约翰松、于尔根·哈伯马斯、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阿莫斯·奥兹、威廉·福克纳、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等。该社极少引介中国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