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2月05日 星期三

    看法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2月05日   08 版)

        乡土文化挂历让乡愁更有温度

        村民针对村镇风物景致、民俗活动进行了细致梳理,精选出最经典的12个内容,并为每个内容撰写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故事,还在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热心帮助下,找到职业画家宁轲进行创作。

        从封面到十二月,一个个“均禾故事”让村民领略均禾片区数百年的历史传承,让他们有了一个凭吊乡愁的载体,也为他们奔向新生活提供了文化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土文化、乡愁文化等正成为村镇走向美好愿景的精神滋补品。为了让乡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内心,并让其有旺盛生命力延续下去,许多村镇都立足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打造出形式多样的载体,让乡愁更有了温度,也让村民有了文化上的归属感。

        让精神文明唱响乡村振兴战略主旋律,用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引领农村的发展,让文明、文化塑造农村的“精气神”,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题中之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各地村志的编写,还是村史馆遍地开花,还是如今的乡土文化挂历的制作,都能让村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盈枝。

        河南省焦作市   樊树林

        广东广州市均禾街石马村的3000多户村民日前收到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一幅新年挂历。村民们惊讶地发现,石马桃花、均和公所、平和大押、舞火龙、头渡桥等均禾片区的历史、民俗、文化、景致跃然纸上。“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挂历上的画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常,看着感到非常亲切。”石马村村民陈雁瑜说。(据1月6日《广州日报》)

        石马桃花、桃花雅集、均和河涌、均和公所、扒龙船、桃花公园……历史、民俗、文化、景致等悉数入画,构成了一至十二月。而从封面到十二月,挂历静静地讲述一个个“均禾故事”,这就是广州市均禾街片区特别制作的、反映地方历史文化风貌的挂历。数百年来片区的发展历程,惟妙惟肖的呈现在挂历上,并当作新年礼物发放到村民们手中,唤醒了村民的历史记忆,勾起了他们那一串串乡愁。

        村镇传承着人们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特色,维系着文明的根和魂,也寄托着群众的乡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乡愁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心理诉求,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均禾街的居民也无外于此吧。

        均禾街的石马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子,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大约开村于元朝,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村里至今依然保存着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村落。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代代文人雅士,演绎出了许多故事,而这些无疑都勾勒出了村子的变迁脉络,成为村民们走向现代文明的文化基因。

        如今的均禾街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正在挖掘广东省最完整的当铺建筑——平和大押历史元素,努力将该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商贸、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特色历史街区。正是为了延续乡村文化脉络、保护乡村文化形态、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推动特色历史街区建设,石马村委组织热心

        “手写春联”唤醒文化自信

        受热捧,唤醒了文化自信。

        江苏省徐州市  郭元鹏

        日前,春节暖心大篷车开进江北区洪塘街道西江村,邀请专业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为村民送春联福字。书法老师都是志愿者,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说,已经参与了3年志愿服务,每年春节前,义务书写的春联福字少说也有五六百幅,大家喜欢自己的字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村民们说“手写春联”太珍贵了。

        挥毫泼墨现场书写的“手写春联”受到了村民的热捧。为何在这个时代里,“手写春联”受到了老百姓热捧?归结起来,这其实是文化自信的苏醒,是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说到“手写春联”火热,笔者有

        着切身经历。作为基层新闻单位沛县广电传媒中心的记者,笔者最近跟随不少“手写春联”团队下过乡村。组织“手写春联”下乡,是沛县县委、县政府每年春节前夕都开展的活动。每年的这个时候,沛县的文化部门、书法家都会参与到“手写春联”赠送活动中,在乡村,在公园,在广场,不时可以看到“手写春联”摊点,不仅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而且还传播了传统文化韵味。看到百姓喜欢“手写春联”的场景,笔者由衷高兴,传统文化理应受到最高礼遇。

        在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手写春联”十分普遍。一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手写春联”。会自己 “露一手”的,一家人协同“作战”,爸爸负责书写,妈妈负责整理,孩子负责晾晒;不会自己“露一手”的,则买来笔墨纸砚,邀请村里有文化的人帮助书写。“手写春联”,洋溢的是春节的欢乐。

        随着时代的前行,“手写春联”渐行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印刷春联”。与“手写春联”相比,“印刷春联”确实越来越精美。不过,看着这些“印刷春联”总是感到好像少了点什么。千篇一律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字体,千篇一律的笔法。“印刷春联”与“手写春联”相比,确实有着自己的优势。“印刷春联”是机器印制出来的,着色比较均匀,还借助现代科技进行了精美的设计,字体可以加上“阴影”,画面可以加上祖国大好河山背景。然而“印刷春联”却少了“手写春联”的韵味,少了浓重的文化色彩。虽然“印刷春联”都是“名家手迹”,可是家家户户都是“一模一样的春联”,让春联文化少了传统味道。

        目前,我们在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传统韵味,那么更应该让“手写春联”走进千家万户,让传统韵致绽放出新的活力。这就需要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组织更多人参与到“手写春联”活动中。除了“赠送春联”之外,还应该鼓励公众学会“手写春联”,即便“写不好看”,但是这一笔一划的墨香氤氲里,却包含着对春节的期盼,对文化的敬畏,也有着别样的新春文化情怀。

        “手写春联”,让新时代留住新春佳节的老味道。“手写春联”

        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更须推进文物保护社会化

        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同时,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在坚持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不变、坚守文物保护底线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使用和运营管理。

        可见,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更需推进文物保护社会化。这就要求,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出台统一规定,将文物保护社会化政策,纳入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体系。同时,制订相关配套细则,如进一步规范业主、保护者和监管部门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一旦有文物建筑损毁,除了追责文物部门之外,也要追究权属者及保护者的管理责任。特别是,通过举办展览、展示、讲座等方式,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湖北省嘉鱼县  张连洲

        刚开年,国家文物局官网就挂出《文物建筑开放导则》,明确支持文物古建对外开放,并鼓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文物建筑开放的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导则中提到,文物建筑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应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1月7日《北京日报》)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同时,许多原本湮没在民间的不可移动文物,被不断发现,使我国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大大增加。而不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是文物建筑。文物建筑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髄。基于此,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要求景点中文物建筑应尽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虽然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毕竟财力有限,许多古建筑依然面临着无人看护、日趋破败的困境。特别是,全国不少地方的文物建筑,均未能得到较好保护。在一些地方,重经济、轻文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多地让位于房地产开发,变身为别墅、餐馆、甚至洗脚城;再者,一些损毁严重的古建筑,则任其自生自灭。

        可见,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对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文物建筑开放导则》明确要求,具体使用文物建筑并负责开放工作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方是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落实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文物建筑所有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和监管责任。特别是,2018年10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要告别“网络裸奔”

        全国政协日前在京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题是“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14位委员与专家在全国政协机关和辽宁、安徽、湖南、贵州5个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言,近12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一些委员建议,要加快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明确个人信息概念、适用对象和权属,明确采集、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的程序、规则和相关责任(光明网2020年1月12日)。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采集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就会涉及许多个人隐私。各类电信运营商、中介机构、保险公司、快递公司……都可能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始作俑者,但有些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没有及时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机制,在使用时不加以规范,非法提供、获取、销售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已经形成地下产

        业和黑色利益链,导致用户信息安全频频受到威胁。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个人信息安全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筑造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平台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使用环境。一方面,要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建立个人信息利用清单,强化对人脸识别、数据抓取等技术应用和“人肉搜索”等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拳打击非法收集、交易、使用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最大限度挤压网络黑灰产业生存空间。除了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设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信息泄露对个人生活造成影响。

        大数据时代,风险与挑战并存,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但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用户安全意识也在提升。早在2009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就已入刑,此后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也促使互联网企业作为信息的采集者,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公司面临的网络风险,重视网络安全,肩负起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

        如今,互联网更全面、更直接、更深入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安全既是防线,也是底线。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行业自律和企业自觉,更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立法和监管,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控机制,纠正重发展、轻安全的倾向。在依法严厉打击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信息采集、存储、利用、开放的基础规则和治理模式,公民个人也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让网络安全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供给,真正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