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研究当代中国需要多元化视角和跨学科视野,其中女性/性别研究不可或缺。作为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它不仅关注女性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也关注影响女性生存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因而也成为观察中国乃至了解世界的一个新视窗。而这一视窗如何更宏阔更通透,有赖于学科自身的建构与完善,因此梳理女性/性别研究的历史,论证其方法,评说其价值,就成为了学科建设的必为之事。山西师范大学畅引婷教授的新著《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当代中国妇女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就是这样一本以跨学科的视野审视女性/性别研究的著作。
“我们女人、我们中国、我们人类、我们中国女人是怎样在时代变迁中互动与同构的?”作者开宗明义,不仅直抵学科之要义,亦彰显学者之胸襟。细细品读则可发现,本书不仅是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之研究,亦为世界女性主义学术研究提供了中国资源,贡献了中国智慧。
理解现实需要回望历史,因此,“历史”在该书里是一个意涵比较丰富的概念,既指客观存在的妇女历史,也指妇女历史与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结果,同时还包括妇女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状况。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通过对百年来中国妇女解放历史的系统梳理,探讨辛亥革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妇女解放的关系,试图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变迁与妇女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二是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妇女研究进行整体观照,站在学者的立场,把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还原到了一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妇女研究在中国的基本发展状况,为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提供了交流与碰撞的平台。三是对妇女史学科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
可以说,妇女史研究既是妇女学研究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历史学突破传统学科架构的一个创新领域。著者将历史思维贯穿研究始终,也许正是为了回答“我们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妇女与性别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由于其跨学科的特点,目前的许多研究大都还依附在传统的学科门类之下。为了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边界,尽可能避免妇女研究中的知识碎片化或自说自话,著者十分注重从个别中抽取一般,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著者看来,如果不能把妇女及其研究置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进行整体观照,不仅难以确立妇女解放与发展的方向路线问题,还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制造出许多新的隔阂,最终难以应对“人类共同体”所面临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战争与暴力、世界和平与安宁等重大的人类生存问题。因此,著者强调,该书关于国家、世界、男人、女人、历史、文化、社会、政治诸多问题的思考,就不仅仅是对一些与妇女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具体阐释,而是将不同章节题目中的核心概念作为基本分析范畴或解释框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整体透视。
性别议题不仅包括男性和女性的各种权利关系,同时还包括性别内不同的阶层及其利益诉求。本书在阶层分析中将问题聚焦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将知识女性与普通妇女大众进行比照,强调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在妇女解放与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担当。第四章中著者着重分析了知识女性与性别知识生产的关系,当代知识女性的时代担当与历史使命,近代知识女性在妇女解放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对知识女性自身的局限进行反思,并保持了必要的警惕。二是将城市里的知识女性与农村妇女进行比照,以显现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也能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第七章中著者以农村劳动妇女的先进典型申纪兰为例,一方面通过“同工同酬”“集体化”“政治信仰”“形象塑造”“价值实现”等维度,展现“时代机缘”对妇女解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没能接受一定教育的农村劳动妇女“没有文化,但并不等于没有思想”的观点,其中蕴含着挑战知识女性话语霸权的意味。这些都显示出了一个学者的真诚与勇气。
另外,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学刊编辑的学人,著者对在媒介“传播”中如何扩大女性/性别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也予以独特关切。
厚重的历史感,抽象的哲学概括,独特的现实观照,使本书既有“我言我语”之独立思考,也有博采“群言众声”之民主学风;“为”学而不“唯”学,践行“知行合一”,不仅为女性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是中国妇女发展路径的一种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