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生活在当下:哲学的启示

    姜丹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9日   16 版)

        法国当代哲学家皮埃尔·阿多从生活方式的培育与修炼的视角重新诠释欧洲古代哲学,也在这个视野里解读歌德作品的思想性。在《别忘记生活:歌德与精神修炼的传统》里,阿多结合歌德的名作《浮士德》《温克尔曼》等揭示了歌德如何在19世纪上半叶新旧世界转型交替的历史时刻思考生活方式的问题,并与欧洲古代哲学的“精神修炼”的传统发生了碰撞与遇合。

        阿多指出,歌德延续了斯宾诺莎的“勿忘生活”的传统,在文学的领域传达了真正面向生活的哲理。阿多重新发掘了《浮士德》中的“相遇”的多重含义,透过两个人物——现代人浮士德与代表古希腊自然美神的海伦——的奇妙相遇,歌德写出两个情人之间经历的心醉神迷的时刻与之后发生的疑问,而这也传递出两个时代即古代与现代看待时间性、看待生活的态度的差异。在这个相遇的时刻,浮士德抵达了与美、自然性的相遇,也体会到当下瞬间的光华,生之灿烂。这其实也可理解为一个人与命运的形而上层面的相遇。阿多特别强调《浮士德II》中的名句“精神既不瞻前,也不顾后。唯有现在是我们的幸福”,肯定歌德在他所身处的时代反对“浪漫派”提倡的怀旧或者向往别处的生活的积极性,即集中于当下、从远处拉回近处的生活态度。阿多认为,歌德的《温克尔曼》也呈现出生活在当下的康健,只有深入而真切地体验存在的每一个瞬间,遗忘过去的沉重与未来的幻影,生活在近处,在当下的现实的内部真正地感受和体验,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阿多进一步指出,在古希腊,早有关于灵魂的疾病与空虚感的分析,而古代哲学正是提倡通过改变自我看待生命与世界的方式来找到灵魂平静的精神修炼。在阿多的当代视角里,歌德体现出对于古希腊两种思想体系即斯多葛派与伊比鸠鲁派的融合之处的延续,一方面,体现出如伊比鸠鲁派一样接纳、赞同、享受当下的存在于此的欢乐,并为之赋予无限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诗与真》里,同时强调构建自我的个体化与摆脱自我的局限性,如同斯多葛派一样注重限定真我和在宇宙的、整体的视野里超越个体视角的狭隘、抵达精神的升华。

        阿多认为,与古希腊哲学有所不同,歌德与尼采开启了一种现代美学意志的范式,由此,艺术成为面向存在之真实赞同、通达存在之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歌德所思考的,在生命中“特别的瞬间”引向创造性的幸福,而“日常的瞬间”也同样需要在对在场的“鲜活和亲历的感知”中赋予某种意义。通过重读现代的经典,阿多在古代的精神修炼的根基之上思索了如何在现代性的冲击里使人塑造创造性、重获生命力,面向当下生活本身,同时又保持超脱庸俗与乏味的能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