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4月18日 星期三

    杰克·伦敦的荒野

    陈占敏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4月18日   03 版)

        杰克·伦敦最好的作品并不是他流传很广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而是他的中篇小说《荒野的呼唤》,那真是令人叹息的好。一个作家,能有这样的一部中篇也就够了,好作品并不需要太多,也不会太多。那条狗,“在寂静的寒夜,仰起鼻子,朝着一颗星星发出狼一样的长啸的时候,那正是他作古成尘的祖先通过许多世纪和通过他而仰起鼻子对着星星长啸”,荒野的呼唤,是如此这般的浩茫广渺,现代而又原始。

        回归荒野,回归原始,杰克·伦敦通过一条狗的生涯,表达了他对文明进程的保留和质疑。那条狗,在他兴奋若狂的生命的顶峰,“发出他的本性深处的叫声,发出比他自己更深的那一部分本性中的呼唤声,在回溯到‘时间’的发轫时期。”“时间的发轫时期”是什么时期?是大爆炸的“零时间”?是没有计数的时间之端吗?杰克·伦敦的思绪居然由一条狗的生命本能、本性,而达到了难以言说的宇宙的起源。杰克·伦敦却并未由此走向玄思冥想,他始终把他的思想寄寓于饱满的生气贯注的形象描述中。

        那条名为布克的狗,在赌拉雪撬一节中,让我们见识的绝不止是“狗通人性”这样浅显的道理,他让我们领悟了生命力的爆发会达到如何的灿烂辉煌。“你是爱我的啊,布克。你是爱我的啊!”主人对着布克的耳朵低低地这样说的时候,布克听懂了人类的语言吗?他显然是听懂了。他用牙咬住主人的一只戴着手套的手,随后,就是那一场难以置信的拉动雪撬了。布克以他一己之力,拉动了要用十五条狗拖拉的雪撬,在五分钟之内,为主人赢得了一千六百块钱,使主人能够还清一些债务,并且能够和伙伴们去东部寻找传闻中的一处地点不明的金矿。用人类的观点去解释布克的行为,可以说他是在“报恩”。这也没有什么错误,在茫茫宇宙中,所有生物之间,如果能够建立起那种相互的悲悯,知恩图报的情感联系,文明的进程大约就不会这样糟糕了。杰克·伦敦在一条狗身上发掘出原始生物也该具有的“人伦道德”,其用意应该在此。

        《雪虎》是杰克·伦敦另一部写狗的名篇。写存在于狗内部的恐惧,那从远古的祖先通过千千万万的生命遗传到他身上的恐惧,恐惧不仅仅由于环境的恶劣,更在于生物间的弱肉强食,这仍然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基础。然而,杰克·伦敦并没有止于仅仅揭示生存状况的残酷,生命的残忍;恩主回来,雪虎用他学会的偎依揉蹭之法示爱,便让人感到了安慰和温暖。人与狗之间,尚能如此,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温爱呢?

        杰克·伦敦对人类的现状、文明的过程无疑是悲观的。《在亚当之前》,他叙写史前人类,预示着人类的到来,人类到来的预兆是杀死配偶,“因为只有人类的男性才会危害自己的配偶”。在《猩红疫》中,他借人物的口,预言人类的未来命运,人类将要面临的厄运还不仅仅是自身的互相残杀,还有疾病。佐尔维德基早在1929年就告诫细菌学家,某种新的疾病将超出他们的控制范围,其杀伤力将会比他们以前所知道的任何疾病的杀伤力高出上千倍;它的产生能够一下子杀死数以千计或者十亿计的人。那饱经忧患的老头还回忆起爆发在2013年的那一场猩红疫。

        2013年,也就是杰克·伦敦写作此篇之后的100多年。不要庆幸那一场猩红疫并未发生,2013年其实正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高温在地球的好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大洪水,袭击着地球上原本安静的角落;还有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永不灭绝的战争,化学武器的使用比一场猩红疫更为可怕。《猩红疫》中的那位老人已经预言了“火药会到来的”,他还预言,一场疫病过去以后,地球会重新回到原始,新的一轮文明将会重新开始。

        我们的问题随之而来:在重新开始的人类文明过程中,人类会变得聪明起来,更加文明更加理性地生活吗?杰克·伦敦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在人类不做出实际的示范之前,任何先知都难以回答。答案仍在无休无止的探索中。我们的痛苦和欢乐都在这遥遥无期的求索之中。

        读杰克·伦敦的作品,最强烈感受的便是他在这种求索中的痛苦和欢乐。杰克·伦敦病逝于1916年,那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两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将近30年,否则,在他记下的“人类的漂流”中,还会有无数的饿殍伤残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无边无际。

        历史和现实,不能不让杰克·伦敦发出疑问:“文明到底改变了多少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在特写《深渊里的人们》中,杰克·伦敦写到一个名叫赫克斯利的人,这个人曾经在伦敦东区担任过医官,也曾以科学家的身份,考察过最原始的野蛮民族,他根据种种经验,得出了结论:“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野蛮人的生活,而不选择基督教伦敦人的生活。”可惜我们都回不去了。我们孜孜矻矻地追求着文明,文明反把我们带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们再想回到野蛮人的生活,也不可能实现了。

        《热爱生命》中,生命在极限中挣扎,求生。《在北方的森林里》,一场残杀之后,是抒情性的书写:“广袤的静静的雪地,舞厅摇曳的大灯,壮观的艺术馆和演讲厅,闪亮的试管一瞬即逝的微光,一长排装满书的书架,机器的振动和车辆的轰鸣,一首已忘却的歌的片断,亲爱的女人和密友的面孔,耸立的高峰间一条孤独的溪流,鹅卵石海滩上一条破碎的船,月光下寂静的田野,肥沃的山屿,干草的气息……”我们既然不能重新回到原始,那就把这些文明的片断存留于心,让我们的周身温暖起来,滋润起来吧。生命终究是可爱的,终究是值得留恋的。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因为我们深深地热爱着生命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