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快捷、便利的信息交互技术催生了知识产品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图书出版行业,凝聚在纸书中的信息流和知识库通过技术手段和交互平台的嫁接、转化,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破茧而出,成为大数据时代中国出版“走出去”值得探索的新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英汉词典》数字版权的海外销售模式可以视作一种有益的探索。
《21世纪大英汉词典》纸版图书的策划肇始于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了2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10年艰辛编纂,在2003年初正式出版。词典主编李华驹先生曾经是商务印书馆资深编辑,在辞书编撰方面颇具心得,因此这部《21世纪大英汉词典》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一部常销书。
从2006年起,《21世纪大英汉词典》数字版权开始引起中外出版公司、数字技术公司的关注。最先联系人大出版社获取版权的是生产电子词典、快译通等电子产品的公司,这表明,在这些电子产品公司中最新萌生了数字版权意识,即对纸版词典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应用在电子产品中是需要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如在电子词典界知名的一家深圳数码科技公司签约获得了“词典电子版在其生产的各款电子产品中使用”的权利,“但不包括网络传播及计算机光盘版”;在其生产的电子产品中还要明确标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版权所有者。与深圳数码科技公司的数字版权交易促使人大出版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21世纪大英汉词典》从纸版图书转化为数字产品的数据化技术处理工作,这为后来数字版权授权打下了基础。该公司的电子词典软件镶嵌入新加坡和韩国的掌上电子词典设备中,进入国外电子词典市场。其后不久,东莞一家电子词典生产商也取得授权,将《21世纪大英汉词典》应用在其公司品牌的电子学习终端产品中。
随着网络服务的迅速发展,大型门户网站开始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在线翻译和在线词典服务。2008年,一家门户网站提出在网络服务中获取和使用《21世纪大英汉词典》的版权。考虑到网络服务的开放性,在授权协议中,特别强调了“加密使用”,即使用方“应根据行业内普遍做法努力避免其用户通过程序恶意输出全部或部分该词典数据”,“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查询和词典软件中查询服务,经过加密后可允许用户下载至本地硬盘直接使用”。网络无国界,现在该门户网站的电子词典已成为迄今为止在线词典使用用户最多的网络词典。
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进一步催生了数字版权授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006年,人大出版社与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签署了《21世纪英汉大词典》数字版权使用协议,约定该公司制作“电子词典软件,授权给第三方安装到其生产的手提电话、手提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产品中,还可以通过CD-ROM、DVD-ROM以及记忆卡等形式出售电子词典软件并在网上提供付费下载”。2009年又签署补充协议,规定“可以内置其他出版社出版的任何词典,但需要做版权声明”。2012年补充授权的协议中又衍化出来打包(Packing)授权、“包月”授权、“网站出租权”等灵活的授权方式。据词典数字版权代理商称,与美国软件公司签署的《21世纪大英汉词典》五年期非独家授权,是全国当时同类产品授权中,以单本书为标的计算的成交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这为中国词典类图书海外授权提供了在数字化发展时代的新契机、新方向,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权人和纸版图书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在《21世纪大英汉词典》数字版权销售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同于传统版权贸易的三个特点。
首先是非独家的授权方式。由于每家电子词典生产商和经销商的产品或者服务都具有独特性,用户群不交叉,因此,非独家的授权方式可以为版权所有人带来最大利润空间。
其次是以市场规模为导向的定价策略。授权价格要根据每个客户产品的市场规模进行估算,市场规模越大,授权价格越高。即使客户是免费提供给自己用户的产品,也要根据提供用户的数量以及客户在业界影响力和知名度估算授权价格。这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图书授权中的版税标准。
第三是五年期的授权期限。由于数字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因此与纸版图书授权相比,数字版权的授权期限大大缩短,一般是五年期。五年后,要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重新估算授权价格。
《21世纪大英汉词典》数字版权销售为作者和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已销售给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平台制造商、软件供应商和网络服务商,版税收入超过40万元人民币。
人们不禁要问,一部工具书的海外版权输出究竟意义何在?事实上,由于《21世纪大英汉词典》编纂的主导权在中国学者手中,因此在编纂过程中,改变了西方辞书编纂者有意或者无意的“西方中心论”思想和视角,修订和改正了西方辞书一些词条中带有排华、反华色彩的中文翻译、释义和例句,正确解释了有关中国思想、文化的相关词条,对于在海外辞书用户中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宣传推广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出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