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感恩《中华读书报》

    赵凯(辽宁省)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30日   24 版)

        2013年4月17日,《中华读书报》发布了“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其中之一就是我。《赵凯:读书写作改变命运》:“他9岁罹患类风湿,18岁瘫痪,文学理想给了他生的理由。病患要将他拖入黑暗,他却伸出手,把笔伸向青天。因为读书,他学会了写作,2006年,辽宁省作家协会联络沈阳市委政府暨红十字会联合救助他,进行免费人工双髋关节置换治疗,他在瘫痪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他以笔做拐杖,在纸页文字间站立起来,沿着书籍铺就的道路努力向前。2011年8月,他被党和政府关怀到《沈阳残联通讯》杂志社做特约记者、编辑,成为了自食其力的文化打工者。他说:‘读书缓解我的病痛,写作改变我的命运。’”

        在获得荣誉的时候,我没有忘记是《中华读书报》培养了我。2008年7月16日,《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百期纪念征文《最底层的作者,最特殊的关爱》详述了我与读书报的渊源:“我原本都不知道有《中华读书报》这份读书人的报纸。是在新浪读书频道看到了‘2007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征文启事,我就来到‘书评周刊同仁博客’留言:‘我来评一本,望提携。’没有想到二十多分钟后,编辑就回复了:‘欢迎您赐稿。’我第一次体验到编者这样快的对话,当时就感觉到了编辑的认真态度。当晚,我就写了一篇《我也是个“偷书贼”》投稿了,两个小时后,在邮箱中就收到了编辑的回复:‘赵凯先生:谢谢赐稿,文章很好,我们会刊用。顺颂冬安!’天哪,这样的审稿速度,作为最底层的写作者,我哪里体验过啊?我马上再回复到:‘您好!谢谢,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字号的报刊上发稿,真的很感激:握手!’五分钟之后,我又得到了编辑的回复:‘您客气了。您的文章很真切,有真情实感最重要了!’一周之后,11月28日,我的稿子见报了,《中华读书报》是周报,这相当于是在第一时间给发表了。从此,我就在光明网上开始了对《中华读书报》的阅读,连以前的旧报我都翻阅了好多期,急切跟踪每周三最新出版的报纸成了我的习惯。在与作家刘兆林老师的电话中,我提到《中华读书报》刊发了我一篇小稿子,刘老师说:‘那是一份非常好的报纸。’”之后,与编辑又有几番交流,编者对作者和读者那种平和的态度让我对读书报有了感情。

        2008年9月25日,《中华读书报》又编发了我的评论文章。再后来,我专心于小说创作,没有再用心于评论。2012年,我的长篇小说《马说》发表在《中国作家》,出版单行本,召开研讨会,评论家贺颖撰写评论:《从现实到童话的最近距离》。我又转投给《中华读书报》,后于2013年03月6日见报。

        其后,编辑老师在邮件中告诉我,正在评选2013年度“十大读书人物”,根据他对我的了解,可以申报,我鼓起勇气申报,果然成功了,这是我第一次获得个人荣誉。

        2014年6月,我创作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扛住——倒下,还会站起来》发表在《中国作家·纪实》,华文出版社推出单行本,编辑邀请名家给予推荐,已经有了陈忠实老师的推荐语,但我仍然想到了《中华读书报》。编辑部王洪波老师很快就撰写好了推荐语:“这是一部苦难之作,但赵凯下笔非常克制,呈现了苦难本身,也写出了人面对苦难时的超凡能量,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让作品显示其力量。”2014年7月23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书评《扛住:践行生命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为我于8月2日(农历七夕)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和婚礼给予特殊的祝贺。一位南方女子,来到遥远的东北,与我一起生活,我们选择在新华书店的《扛住》发行仪式上举行了难忘的书香婚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