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诗心如钻

    韩月牙(浙江省)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30日   24 版)

        我是为乐趣而读书,读诗是我悦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回想那些年我“追”过的诗人,发现诗歌与我的生命紧紧偎依。

        我的诗歌启蒙应该追溯到年幼时候,眼里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听的是广播里的战斗宣言,无关政治,诗歌在我稚嫩的心灵留下了印象,鲜明的节奏,带着血脉的搏动。

        上了初中,初遇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至今仍记得语文书中那些让我心动的诗句。诗人借助非凡的想象,在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的心里描绘了一幅堂皇的卷轴。后来读到冰心的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一惊,有什么在轻轻拨动一个少女的心弦。对于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我所接触到的诗歌少之又少,但它们都曾让我感受到旋律之美、文字之美,激发了我的想象,照亮了我的生命。

        八十年代,我考进了师大中文系,面对图书馆里那么多书,那么多诗集,真好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在校园的清晨和黄昏,手捧一本诗集,轻声吟诵。晚自修,忙完了作业就是读诗,有些光阅读吟诵还嫌不够,从饭费中省出钱来买书。我甚至用笔记本抄录整本诗集。由此可见,当年我对诗歌的痴迷。我喜欢过徐志摩、戴望舒、李金发的诗,特别热爱北岛、舒婷等朦胧诗人的作品。写到这里,我抬头看眼前的书架,几本八十年代买的诗集被我放在醒目位置,像《朦胧诗选》,像《北岛诗选》。书页已经泛黄,里面我用铅笔写的评语也已字迹模糊,甚至记不清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是当年我的原创,还是读了名家鉴赏之后的抄录。

        工作后,我依然疯狂地喜欢席慕蓉,有我手中的《七里香》上面的圈划为证。我曾废寝忘食地读波德莱尔,我手中泛黄的《恶之花》知道。读尼采,读济慈,读普希金,读泰戈尔……我像一个游泳好手,游进了碧波荡漾的诗海,激动,享受,沉迷。那些让我心动的诗句,至今我依旧能脱口而出,尼采的“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故乡”,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普希金告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不要忧郁”,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新鲜凝练的表达,发自肺腑的真情,让青春的心怦然而动,那阅读体验真是妙不可言。现今,我依旧爱诗,《诗刊》和《人民文学》几乎每期都看。

        除了忘我地读诗、抄诗,当年我还背诵诗歌。有的诗,简短隽永,阅读次数多了之后,自然就会背了,比如北岛的《一切》。有些是因为太过热爱,用心把那些动人的诗行刻入心里,比如北岛的《回答》。时隔三十年,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不经意的一点启发,让我忘情地当众朗诵了《回答》全诗,竟然一字不差。对于忘性渐大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奇迹。那些飞扬的诗行,已经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时间的魔手都未能轻易抹去。

        我也是三十多年来一直买诗集读的人。今年年初,我借阅了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爱不释手,足足记了十三页的读书笔记。在书中所列的28位诗人中,我最喜欢辛波斯卡,编者在本书中收录了她17首诗作,对她的推崇可见一斑。读辛波斯卡,她的优雅与清醒,她的冷静与犀利,她的幽默与机智,我不再年轻的心弦再次被拨动。放下书,直奔书店,寻寻觅觅,终于在外国诗人书架的最上端找到两本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和《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欣喜地买了捧回家。

        多年来,我读诗,同时写诗。最早发表诗作,是在《浙江师大报》上,时间是1988年。我最近发表诗作,是在《浙江工人日报》上,时间是2015年。我这样向文友介绍自己,主创散文,特别强调“热爱诗歌,三十年痴心不改,偶有诗作发表”。对于庸常的生活而言,那些美好的诗歌,是明亮的星星,读诗丰富了我的生命,脚踏实地的同时不忘仰望星空,留心更多诗意和美好,踩在土地上的每一步都变得更踏实和愉悦。

        诗心如钻,闪亮,珍贵,迷人。在年龄渐老的今日,我仍保持着对诗歌的敬畏和热爱,我身边也有不少像我这样徜徉诗海乐而忘返的人,这是诗歌的幸运,也是我这个读者兼作者的幸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