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争议不断的大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Houellebecq)8月29日晚身着常穿的牛仔上装(半袖款),亮相法国电视二台的脱口秀节目《我们不说谎》,席间宣布第二天就去见律师,以未经许可使用“私人通信”为由起诉《世界报》。
《我们不说谎》现由喜剧演员洛朗·吕基耶、作家扬·穆瓦和黎巴嫩记者莱娅·萨拉马联合主持。
从今年6月开始,秉持左翼立场的《世界报》便开始筹划一个韦勒贝克系列专题《米歇尔·韦勒贝克的六种生活》,由六篇特写组成。但韦先生不喜欢该报,拒绝接受采访,并告诉记者阿里亚娜·舍曼(ArianeChemin):“我拒绝和您说话。”
不仅如此,他还给巴黎文化界的一些名流发去电子邮件,搞串联,不合作。
《世界报》披露,两位畅销哲学家贝尔纳-亨利·莱维和米歇尔·翁弗雷,以及作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都收到了韦先生的信。
“我一点也不喜欢别人发表我的私人通信。”韦勒贝克在《我们不说谎》上说,“别搞照片,别搞私人通信,其他的我才懒得管呢!”
他还指责《世界报》的大专题不准确,有偏见,此前还向法新社递送声明,大骂新闻记者都是“寄生虫”和“蟑螂”,而舍曼则是“恶意窃听的专家”。
但该报第二天回应说,专题是准确的和不带偏见的,而韦先生已对舍曼女士实施了“人格诽谤”。
该报还说,“米歇尔·韦勒贝克显然不能容忍读到并非由他授权的——如果不是由他策划的话——关于他的哪怕最少量的调查报道”.
韦勒贝克事先便已威胁,如果《世界报》一意孤行,继续大搞他的专题,他将毫不犹豫地“提起民事诉讼”。
但该报按原计划行事,于8月18日用两个版面刊出了舍曼执笔的系列特写的第一篇:《高楼与疆土》。
“作家因为一篇文章而拒绝和媒体说话是非常常见的事,但如果我们因此收手,那么以后对任何事或任何人就什么也别写了。”舍曼告诉法新社。
《世界报》还指出,韦勒贝克有心接受右翼的《费加罗报》的采访,尽管在与莱维合著的《公敌》一书中,他曾将《费加罗报》称为“破报”。
韦勒贝克所著高度争议的小说新作《屈服》(Soumission,读书报前译《入教》)今年1月7日上市,但当天了发生十二人遇难的《查理周报》袭击案,韦勒贝克及其出版商弗拉马利翁随即取消了一切促销活动。
“他做出一付受害者的样子,做出伤心人和受苦人的样子,文学允许他超然于命远之上,但事实上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暴君。”一位“韦勒贝克欣赏的”作家告诉《世界报》。
该报说,韦勒贝克住在十三区唐人街的一座高楼上,君临巴黎,但又避免看到这座城市的任何一座纪念碑。
韦先生向法新社指出,《世界报》的专题涉及“生活方式”的细节,因此“危及我的安全”。
“知道我在哪家不二价商店买东西可不是什么举国重要的课题。”他写道。
自《屈服》出版以来,韦勒贝克一直处于警方保护之下。
但评论家感到不解的是,《世界报》的文章根本没有提及任何一家不二价连锁店。相反,关于自己日常生活的细节,韦先生已经对《费加罗报》讲过更多。
除了反伊斯兰的标签,韦勒贝克还以三厌特征闻名:厌母,厌女,厌世。
在2010年以前,当他说他的嬉皮母亲死了的时候,实际上她还活着。
他还长期虚报了自己的年龄。米歇尔·托马(韦勒贝克本名)实际上生于1956年,而不是他声称的1958年。
尽管韦勒贝克向友人发了禁令,舍曼还是采访到了一百多个人,其中包括他的好朋友贝尔纳-亨利·莱维。
莱维告诉舍曼,2007年的一天,他收到了韦勒贝克发来的短信:“我将在今晚自杀。”
但莱维劝他,好歹也要先在里茨酒店吃个饭。
《世界报》所刊《米歇尔·韦勒贝克的六种生活》各篇文章题目如下,刊出日期以报头所印发行日期为准:
1/6《高楼与疆土》(8月18日)
2/6《〈二十岁〉专家》(8月19日)
3/6《词语的进程》(8月20日)
4/6《身体到作品》(8月21日)
5/6《在修道院的三天两夜》(8月22日)
6/6《一月七日,悲剧般的冲突》 (8月23和24日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