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科普体验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24日   08 版)

        六一儿童节,北京5家市属公园及中国园博馆,为孩子们免费推出16项科普游园活动,有30万少年儿童入园参观与体验。(见6月1日《北京青年报》)

     

        据悉,这些科普项目通俗易懂,情趣盎然,与日常生活“亲密”接触,包括水净化实验、观察昆虫、五谷展览、蔷薇科植物识别图版、体验园林花镜设计、用植物制作节日小礼品等,既能学习掌握简单的园艺与植物知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

     

        科普体验堪称是“六一”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科普是建设科技大国的基础性工作,少年儿童是祖国科学事业的未来栋梁,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感知结合的科普体验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科学知识与素养,太重要、太必要了。

     

        科普的主要作用是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与素质,开拓科技视野,帮助与指导公众了解和掌握当代最新科研成果,并参与和感受科技的体验活动。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得分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科普教育及参与活动比较薄弱、普及率低。据一位在美国中资公司工作的朋友说,美国的小学生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泡”在科技馆或科学实验基地,上科技课,进行科普学习教育及体验。相比较,中国的学生成天“泡”在书堆与作业中,难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普活动。

     

        科学需要基础知识,但也离不开“奇思妙想”的发散思维,题海战术、狂轰滥炸的考试、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家教,这种“中国式”教育显然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普是支撑科技大国、科学强国的“钢筋混凝土”地基,需要从娃娃抓起,让科普成为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让孩子们对科普爱不释手,这需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解决科普的“短腿”问题,科普工作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科研单位、科技馆、公园等,需要为科普教育与实践多担当、多奉献。科普体验活动要常态化,不能仅限于六一儿童节,也不能局限于城市,更要向广大乡村辐射,提高普及率,目前许多农村儿童难有机会与科普体验零距离,这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要改变中小学科普教育过于教条、读“死书”的现状,走出教室,将科普课搬进博物馆、科技馆、田间地头等社会“大课堂”,边学知识边参观,增强实践性、体验性,提高感知度,效果会更佳。

     

        南京市大厂区 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