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民俗文化的出版也火热起来。一批有关民间习俗,民间美术、民间信仰、民间居住等民俗图书悄然走俏于市。
过去鲜见的民间艺术图书,诸如千姿百态的面塑、风格各异的雕刻、出神入化的皮影……如今,这些流传千年的凝聚着我国民间文化精华的民间艺术出版物,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纷纷走向市场,赢得了读者的厚爱。
民间音乐书更是一枝独秀。江南丝竹音乐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曾一度风靡江南城乡,然而,近些年来却几乎湮灭不闻。最近,一本《江南丝竹音乐大成》问世,填补了该领域的历史空白,该书分上下两卷,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历时近两年编定。该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家速泰熙先生精心设计,构思新颖别致,用材考究,首次将竹片用入书籍装帧,极其精美,充分体现了江南丝竹音乐的特性,并配有60余幅弥足珍贵的丝竹演出、活动的历史照片,可谓图文并茂。该书近来投放市场,即引起不小的热效应。
欲问民俗文化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为什么得到了重新关注,笔者以为过去的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的传承、生生不息的,不和研究与否相关联。但在今天民俗文化已经被当作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来对待,这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反应。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原来各民族间文化的隔膜被打破,彼此间开始碰撞、交流、融合,甚至走向一体化,这些都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与这个方面相对应的另一个方面,是各个本土文化的重新地方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包括全球地方化下的民俗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民俗文化得到了凸显。
既然中国民俗文化积淀深厚,那么中国民俗文化是不是可以成为重要的出版资源?现实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中国民俗文化从20世纪初以来就是学术研究一个新兴的方向和文化出版事业的源头。尤其是到了现在全球地方化形成浪潮以来,中国打开国门,和世界文化相接触的时候,民俗文化更加显示出它重要的文化价值,被众多的研究者、出版家、影视工作者、艺术家所开掘和利用。故而民俗文化成了大家竞相开采的“金矿”。
然而,据笔者观察,眼下有关民俗文化的出版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比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出版就有待于深入挖潜。山西平遥漆器、大同云冈石窟,西安风味小吃、云南纸马、面具艺术、刺绣、河南泥泥狗、甘肃陕西的皮影、西藏的唐卡、贵州的傩戏面具等。其它如剪纸、金银器、服饰、饮食、庙会等,这些东西过去都是作为点缀,现在已经变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都值得出版工作者去大力整理推出。
江苏省大丰市 赵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