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

    宋冬生:长歌一曲献故园

    阎焕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21日   03 版)

        宋冬生是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上世纪50年代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从新闻工作来说可算是科班出身。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几十年来在齐鲁新闻界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留下了响亮的名声。但幼年时期在故乡中州豫西度过的烽火岁月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家乡泥土的芬芳和伊水的甘甜也令他难忘。到上世纪末,待他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便开始着手作另一种筹划,写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故事。

        这期间,他又多次回到豫西,回到他幼年生活过的那片热土,并仔细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史资料,访问了诸多伊洛知名人士,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和家长里短,还得到他们提供的许多鲜活的文字材料。他幼年时的记忆被充分地唤醒了,对记忆中发生在伊河两岸的社会变迁和传奇故事又充实了新的内容,并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他尝试着以自觉的历史眼光来观察和评判人物、事件和时代变迁,并把家族的兴衰,亲友们的坎坷命运融入其中,使之伴着明净的伊水和时代的风云重新从他心上汩汩流过。于是,各类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在他眼前清晰起来,个个都有了自己的命运和结局,也有了自己的面目和行为方式。于是他拿起笔来,十年磨砺,数易其稿,终于成书。

        作者说,《伊水长歌》“是文学,也是历史。书中所涉重大事件皆有所本,人物故事则多有虚构”。这是一个坦诚的告白,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包括《伊水长歌》主人公宋汉长将军在内,人们既可在国内档案馆查到他的踪迹,也可在现实的家族谱系中找到他的定位。而作者在书中则把他放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激流中,从国共两党关于两个中国之命运大决战的罅缝中去展示他的人生轨迹和跌宕命运,并把他着力塑造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一个独特的形象。这是作者的一个创造,是《伊水长歌》的一个突出的成功之点。

        《伊水长歌》(华龄出版社)以独特的视角、宏阔的场景和命运坎坷、跌宕的人物,从一个侧面生动谱写了贯穿我国上世纪近半个世纪的关系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大决战的历史。豪情悲壮,长歌当哭。作品着重从两个方面描写了处于罅缝中的宋汉长将军的人生风采和悲剧性格,既是宋汉长将军的长歌,是宋氏家族及其追随者的长歌,也是伊水两岸人民和中州豫西大地社会民风的长歌。作品以宋汉长为主轴沿着他的足迹和人生道路,特别是在他长期生活和战斗的伊河两岸,联结起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出悲壮的人生大戏。宋汉长由草民厕身行武,凭战功升入高层,可谓步步艰辛。而与此同时,他从一个早年父母双亡的单身汉到组成人口众多、声势显赫的大家族,这中间也充斥着矛盾斗争、腥风血雨,也同样步步惊心。在《伊水长歌》中,与宋汉长的生活和斗争这条主线相交错,有关宋氏家族的家庭矛盾和斗争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习俗和风情的描述与刻画在全书中占有更大的篇幅,这也为宋汉长及其周围一些重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真实的生活舞台和社会背景。而这一切又发生在历史性的大决战和民族抗战的背景下,因而必然与之相交相融,从而使全书在总体上形成社会矛盾与家族矛盾、政治斗争与民族斗争以及社会史与民俗史相互穿插、交融的宏大结构,并使全书又多了一层社会史和风俗史的色彩。

        岁月悠悠,伊水长流。伊水两岸的沃土和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养育了本书作者和他的家族,而这本《长歌》则是他对伊水故土和家乡父老的回报。本书创作的成功之处也恰恰就在这里。是作者对家乡土地和人民的挚爱与沟通,才使他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相亲相融,并从而使作品获得坚实的生命之根与生活之源。有了这样的特点和特色,作品也便有了自己的生命。相信它会在读者心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