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国学“加餐”也要有度

    何旭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08 版)

        国学进课堂、国学诵读班、国学讲座……近年来国学风劲刮,日前还有消息称,明年多个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新语文教材都将为国学“加餐”。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扬州市小学、初中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明年也可能增加古诗词篇目,国学内容比例将提高到3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小学课本中将首次增加小古文,填补小学初中古文学习衔接的空白。(12月9日《扬州时报》)

        有关国学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有媒体针对“小时候背诵古诗文的经历”做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觉得背诵古诗受用;六成则认为古诗文从小就背很重要。由此可见,“读书使人明智,读国学使人明理”的道理还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国学精髓充实到中小学的课本里,增加古文比重,这些举措对学生自身了解民族历史、感受文化传统、提高国学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凡事都得将讲与效。一嘴吃不了胖子,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也应是个循序渐进、适度进行的事物,理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盲目过多过快增加。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毕竟,小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在具体的认字、理解上还很弱。而作为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虽然一些古诗词在大人看来,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意境的理解上也问题不大,但对于孩子,这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适当增加,也未尝不可,但千万要把握好其与学生理解力,与其它知识点,以及减轻学业负担之间的平衡关系,否则过犹不及,弄不好还会伤害我们总体的素质教育,届时将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就效而言,对于国学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克服“形式主义”,不能光做“表面文章”,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领悟上。现实中,对于很多国学经典,在吟诵时的确朗朗上口,但是这种“高度文化”,却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词、几个句子就能解释清楚的。如果学生年龄过小,只是对国学保持着浅显的认识,纵然满肚子经典语句,但根本不懂其意,不知践行,这样的国学学习就是徒有其表。

        综上,如果人们对国学进教材还局限于教育“政绩”的思维,那么即便将教材中的国学内容增加更多,国学热也还是一种不真实的虚热。反而,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或者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四川省成都市 何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