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请敬畏传统文化

    孙根荣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08 版)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墙引起了当地市民的驻足欣赏。太原市民关注的不仅限于刻在墙上的传统文化,更是扩大到了表现诗词的繁体字上。据市民统计,这面“文化墙”上共计出现了33处错别字(见12月9日澎湃新闻网)。

        在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墙上,居然出现了33处错别字,不能不让人思考:是什么炮制了这一面没文化的“文化墙”?

        首先,这面文化墙的有关主事者,古文字的功底太浅。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十分到位地打造一面尽显传统文化的文化墙,有关主事者必须要有较深的古文字功底,否则,难免闹出“文化墙”没文化的笑话。其次,这面文化墙的有关主事者,从事态度太不认真。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这面文化墙的有关主事者从事态度认真,绝不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而毁了这面文化墙。退一步讲,由于古文字功底太浅,可能写出错别字,但是,只要具备认真从事的精神,即便古文字功底太浅,也可以杜绝错别字,因为有关主事者碰到吃不准的文字,可以及时向专家请教么!再次,这面文化墙的有关主事者,缺失责任的压力。常言道: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假如这面文化墙的有关主管部门,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各方面堵漏洞,卡脖子,不给错别字留下任何可趁之机,使有关主事者必须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受到“泰山压顶”般的压力,这面文化墙上的错别字恐怕就难以出现。

        总而言之,是这面文化墙的有关主管部门及主事者不敬畏传统文化,才导致这面文化墙成为没文化的“文化墙”。毫无疑问,在城市街头展现没文化的“文化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且还会误导广大公众,尤其会误导青少年。由此可见,让古文字功底深且责任心强的人,担当文化墙之类工作的主事者,并且将有关主事者关进“追责制度”的笼子,绝不容许有关主管部门及主事者鄙视传统文化,在大力建设城市文明的当今是何等的重要呀!

        其实,传统文化就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她随时欢迎那些珍爱她、敬畏她、并且有责任感的人展现她,主事城市文明建设的有关主管部门及主事者,为什么不能珍爱传统文化,敬畏传统文化,并为保护传统文化担责呢?

        浙江省湖州市 孙根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