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唱出生命与爱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16 版)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时代,外表喧闹无比,而内心深处,却又时常让人感受孤独,即使是多年的好友,也很难交流心事,更不要说谈一谈和爱有关的话题,而燕升是幸运的,他借助着歌声和戏曲,把自己的心事和对爱的理解一一道来。打开这CD的包装,就如同折掉了我们和燕升心灵之间的一道樊篱,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他的喜悦和忧伤,叹息和梦想。我想,对于燕升来说,这样的倾诉是需要勇气的,但是他做到了,并做得很好。

        想来,我是羡慕燕升兄的,当内心的情感需要表达的时候,他拥有着比我们吏丰富的武器:一方面是戏曲,连接着千百年间,中国人心中那些百转千回的情感;另一方面是歌声,借助着现代的技术与旋律,更直接地表达着“爱”这一个字,就这样行走在今古之间,这既是燕升的情感所在,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他和我们的不同之处。燕升的独特和不可替代性,也正在于此。

        在主持人这样一个被名利包围的队伍中,像燕升这样,眼睛中依然有纯真的人并不多,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真,在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里,他能多年坚守着和戏曲之间的那份感情,就像他和妻子,虽然遭遇了磨难,却能携手走出一样。在燕升这里,爱并不是哲学,也并不足玄妙,而是和纯真靠得更近的一种执着。于是,把这两张CD放进CD机,你都能迅速地听到一种干净。这种干净不是因为嗓音,而是因为心灵。

        可能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不管表面多么不同,可好的境界都是一样的,就像我听过燕升这两张专辑之后的感受——表面是歌声,背后是生命和爱。

        再后来交往渐渐多了。前几年,我还在央视的时候,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参加“老男人”聚会,其余那几位也都堪称“精品”:

        张立宪,人称“老六”,河北同乡。主编《读库》丛书。饭局召唤人。

        李辉,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以《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享名,还有《百年巴金——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等力作。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的《封面中国》我也喜欢。

        陈晓卿,《见证》栏目制片人。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为其成名作,绿色大片《森林之歌》是他的心血之作,他的文献纪录片有《朱德》、《刘少奇》、《百年中国》、《宋庆龄》等,还有最近很火的《舌尖上的中国》,我进台时就听说了这位青年才俊。

        程益中,曾经的《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创办人,《体育画报》中文版的执行出版人,非凡的经历让他显得达观坚毅,很佩服他对理想和人格的坚守。

        柴静,“老男人”饭局唯一的女性,素面短发,喜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生活中的她与屏幕上的犀利敏锐又锋芒毕露的职业形象相去甚远。

        刘建宏,既是同乡又是同行,《足球之夜》制片人,我不是球迷,但却为了听他解说偶尔看球。2014年夏天,他也辞职央视,我并不感到意外,上半场结束了,祝福他的下半场更精彩。

        ......

        这样的饭局不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而是一种“口服文化”的过程。

        有一段时间,爱看岩松的节目,每遇大事小情的,总想听他说点儿什么。

        (本文摘自《大幕拉开》,白燕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定价:6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