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邂逅全英最美的图书馆

    ——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印象

    丁宁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9月24日   03 版)

        今年暑期,有机会逗留古城约克,而一早专程赶去伯明翰,则只是为了看一看那儿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最引以为自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绘画杰作。先前,英国的美术史同行也不止一次地跟我推荐说,伯明翰算是伦敦以外庋藏拉斐尔前派最丰的地方。此外,这个一直努力要成为英国当之无愧的“第二城市”的地方,或会给人以其它的意外之喜。

        大约接近黄昏时分,我从博物馆里出来,确实已经大饱了眼福。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外边的天色依旧如同白昼。于是,我沿着市中心的主街信步闲逛,不期然就到了世纪广场 (Centenary Square),而占居中心位置的恰是开放尚不足一年的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她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中,显得尤其迷人。我似乎一时还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很难得还会在一个城市的中心见到大型图书馆的身姿,而且是极致之美。

        也许是怀旧的缘故,我对欧洲有些城市的著名图书馆动不动就迁到离市中心老远的地方,总觉得有点失落。譬如,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在我眼里,就远不如其位于市中心显得典雅雍容的老馆,因为新馆实在是庞大而散乱,似乎聚不了人气,而且,用起来也并不方便。如今,几所巴黎大学的美术史系联袂将老馆改成法国美术史学图书馆,真正古色古香,美轮美奂,令世人羡煞矣。

        因而,我自己是特别偏爱位于市中心的图书馆的。当我看到眼前的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就在市中心的旧址上绽放异彩,内心就欣喜不已。毕竟,市中心的位置论其经济意义堪比钻石,而气度不凡地放上一座投资近两亿英镑的公共图书馆新馆,无疑凸现了这个人口不过100多万人的城市对文化的珍爱与宝重。让一座为21世纪而建的建筑置于世纪广场,显然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使用者和参观者,而让它与周遭的建筑物相互呼应,则殊非易事,建筑师的手笔由此显出特别的份量。事实上,伯明翰人是有比成为所谓英国“第二城市”更加高远的文化抱负的,因为这座新建筑目前已跻身欧洲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藏书逾100万册,每天开放,约可接待1万人,每年会有超过300万人次的使用者和参观者,而网上使用者则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一座图书馆一跃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吸引着来自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访客,就意味着这一建筑已经不只是与书有关的文化地标了。伯明翰图书馆新馆的落成与开放雄辩地让所谓的”超级图书馆“(super libraries)的现象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让人情不自禁地思究,这一建筑物中的一切何以成了感知浩瀚知识的公器范例。

        这座差不多人见人爱的建筑乃出诸荷兰著名女建筑设计师霍本(Francine Houben)领衔的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Mecanoo Architecten)的设计。远观起来,建筑物像是金银色相间的方形蛋糕,灵动而又不失稳健。其外立面的处理,除一层外,则是在玻璃幕墙外装饰了醒目而又精致的金银细丝工艺的圆环,仿佛披上了一件镂空雕花外衣,演绎出黑白对比、简洁明快的图案与节律。这样的做法据说是为了体现伯明翰这个城市200年以来无愧于世界主要珠宝生产中心的美誉。人们既可以驰骋想象,将圆环看作是奥林匹克的象征或国王的指环等,也可以在馆内细细品味光线透过这些优美的圆环在地面上形成的斑驳光影。就整体效果而言,饰以圆环的透明玻璃建筑特别透露出一种邀请人们步入其中的姿态。事实上,室内与室外的连接还因为屋顶花园而锦上添花。人们可以在阅读的间隙步行到室外,边阅读边尽情享受温熙的阳光和城市的迷人全景。 

        图书馆的入口是没有任何台阶的,任何人无需出示证件即可进入,从储存柜、无线网络到助听设备等全部免费,真正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馆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天井,安置了蓝色冷光导引的电动扶梯通往各层,既有梦幻色彩,仿佛让人穿行在时光隧道中,又极为安全、便捷和实用。大天井保证了馆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采光,而其四周10层则是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区,壮观的环形书墙,站在扶梯上就可一目了然。

        我自己算是莎士比亚的拥趸者,于是就抓紧时间赶往顶层的”莎士比亚纪念堂“。此纪念堂原是1882年修建的,是伊丽莎白时代为伟大诗人和剧作家献上的一份敬意,现在得以完整挪移,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原貌。伯明翰与莎士比亚的缘分关联应该确凿无疑,他的诞生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是沃里克郡的一个集镇,位于伯明翰市东南,两地的距离区区35公里而已——伯明翰当是莎翁留下过足迹的地方。纪念堂内藏有4.4万册各个历史时期出版的莎翁著作,包括第一至第四版对开本,而最早的版本直接可追溯到1623年,也就是在莎翁仙逝后7年便问世的出版物。除了善本,还有相关的杂志、报纸、照片、海报、剧目单、剪贴簿和插图书等,可谓林林总总,琳琅满目。但是,多少有点遗憾的是,我在这一收藏规模号称全球第二的纪念馆里却未能找见任何中文版的莎翁著作译本。像出诸译圣——朱生豪之手的中译本在中国发行量之巨、影响之广,几乎罕有对手的。我和馆内一起在参观的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提及这一点,他们顿时唏嘘不已,完全没想到莎翁迷在中国的人数竟是举世无双的。

        由于要赶晚上回程的火车,我恋恋不舍地与图书馆渐行渐远了,内心好遗憾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坐在其中,读一本让心情灿烂缤纷的好书。凑巧的是,此时天际也飘起了绵绵细雨,恰似我依依惜别的心绪。于是,远望着图书馆,内心涌起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的考狄利娅的一句旁白:默默地爱吧(Love,and be silent)。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