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充满诗意情感的行走

    刘剑梅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8月27日   03 版)

        张梦阳叔叔两次到美国探亲,也两次从他女儿工作的东部圣路易斯,不远千里,飞到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看望我的父亲刘再复。通过我父亲的引荐,又见到了李泽厚伯伯。梦阳叔叔真是有心有识之士,他珍惜这一诗意的瞬间,并通过文字记录了这一瞬间,写下了《科罗拉多的晚霞》、《再访科罗拉多高原》等系列散文。这些散文情感真挚,文笔甚好,很有思想。这是近乎隐居在“达摩之洞”的面壁方式,入乎“象牙之塔”又出乎“象牙之塔”的方式,与当下的浮华世界完全不同的方式,但又是思想者本应有的方式。在“达摩之洞”里,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和诱惑,专心致志地读书、思考与写作。完全是一种“沉浸状态”。有这种状态,才能走进深邃的精神生活。20多年来,父亲和李泽厚伯伯正是处于这种状态中,生活在“潮流”之外与“风气”之外,所以愈思考愈深入,在学术层面上和思想层面上都作了许多重大突破。我觉得父亲最有深度的书籍与文字,都写于科罗拉多高原。他的《红楼四书》、《双典批判》、《漂流手记》十卷都是高原的产物。而与李泽厚、林岗合著的《告别革命》和《罪与文学》,也得益于科罗拉多自由安宁的环境。梦阳叔叔凭借他的学识与眼光,认识到科罗拉多两位中国学人不同凡响的人文价值,知道他们的重要性,因此,不远万里一访二访,并写下了感触至深的文字,如实地记录下两位思想者的精神状态、哲学理念和生活方式。我敢肯定,这些散文不仅有情感价值,而且有文化历史的价值。

        梦阳叔叔比我父亲大约年小四岁。他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之前,就常应我父亲邀请到我家做客。记得1979年5月1日,他和父亲另请的几位叔叔来家。那时我们住的学部8号楼条件很差,一家三代共住一间14平米的房间。客人来了,我和母亲及仅两岁的妹妹只能躲出去。憨厚但却明了事理的梦阳叔叔很快发现了这一情况,稍坐一会儿,尝了尝奶奶做的点心,就暗示客人们辞别,使我父母至今难忘。梦阳叔叔1979年10月调入文学研究所后,立刻以极大的热忱、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拼命工作。1981年他协助我父亲给周扬起草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活动的主题报告。之后就全身心投入鲁迅研究的史料编纂,历时9年,独立编辑出版了像“辞海”那么大篇幅的五卷一分册1000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重得让我拿不动。对着这一规模巨大的文字出版工程,父亲对我说:“你要研究鲁迅,这里什么资料都有了。”他还感慨:“只有张梦阳这种‘拼命三郎’才做得出来。”真的,如果不是有超人的勤奋,绝对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这部大资料集,美国和海外的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有收藏,给海内外的鲁迅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方便。梦阳叔叔这一贡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仅此一功,他就值得我们深深尊敬了。

        父亲到了海外之后,仍然与梦阳叔叔有联系。父亲说到他,总是说:“梦阳有两个特点:一是拼命硬干,勤奋到极点。他是书痴、书迷,在我的朋友中,他不能算特别聪明,但很有成就。许多创造成就的人都不是精明的人,而是有点‘傻’的人。二是很讲义气,对朋友很真诚,是一个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他不仅对学术有信念,而且对朋友也有信念。”父亲概说的这两个特点,是梦阳叔叔的“品格优势”,因为有格外勤奋、格外真诚的心性,他得到父亲的信赖,也得到李泽厚伯伯的欢迎。所以,“走访科罗拉多”的系列散文,也就有血有肉,言之有物,即有情节,有理念,有思趣,有诗意。

        我对梦阳叔叔的了解当然不如父亲那么多,那么深。但是,读了他的三部187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和《阿Q新论》、《悟性与奴性》、《苦魂三部曲》第一部《会稽耻》之后,得到许多教益。国内外研究鲁迅的很多,但像他这样沉潜“鲁海”40载,既集鲁迅研究资料之大成,又著鲁迅学之通史,现在又写长篇小说体鲁迅传《苦魂三部曲》,把毕生精力全都投入鲁迅研究的,如鲁研界一位老先生所说:“海内外无第二人。”这也足以证明,梦阳叔叔对鲁迅的理解之深,情感之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不管从思想深度还是创作天才着眼,都是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梦阳叔叔不管他人对鲁迅的评价如何起落,只坚守自己的信念,“放下百家,独尊鲁迅”,这不仅是对鲁迅的忠诚,也是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化的忠诚。当下学界,卖弄“学术姿态”的很多,执着于思想真理的很少。梦阳叔叔对鲁迅这种“坚定不移”的热爱,说明他是一个对学术充满信念与对真理充满热情的人。而这种“人”与“精神”,恐怕正是我们这些晚辈学子应当好好学习的。

        (该书将作为《百家小集》之一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