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五年级读完《家》、《春》、《秋》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14 版)

        彭荆风:作家。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云南作协副主席。

        我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父亲是1911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战士,民国初年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回国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担任过文科教授;他也是在故乡江西享有盛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曾经著有《觉庐诗话》、《人言》等著作。(他本名彭禹,因为崇敬苏东坡而改名彭复苏。)

        我三四岁还不识字时,父亲就教我背诵唐诗、宋词,那二三十首简短的诗词,使我一生难忘;六岁前又教我认识了两千多个字,然后为我讲解《清鉴易知录》、《资治通鉴》、《史记》中动人的篇章,以引导我喜欢这些文学经典。

        后来,我也逐渐利用我所识不多的字去读一些当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图文并茂的少儿读物,并逐把阅读范围扩展到当时流行于坊间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江湖奇侠传》、《三侠五义》等通俗小说。我从中多认得了许多字,提高了阅读能力,小学五年级时,已经读完了巴金的《家》、《春》、《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林语堂的《瞬息京华》。

        学前中国古典文学的教育和大量的小说阅读,使我从小学到中学,语文学习都是全班第一;进入初中后,全校进行写作比赛,我击败了参赛的高中同学获得第一名。

        我认为,好的少儿作品是能传之久远的。我至今还鲜明地记得那些从前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精彩篇章,以及前苏联作家盖达尔的众多小说,那是大人与小孩同样爱读的文学经典。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摒弃急就章的写作作风,写出好的作品,把失去的少儿读者引回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