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幻想小说激发科学兴趣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10 版)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院)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城市历史地理、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等。

        我小的时候正处于上世纪50年代,那是个对科学很热衷的时代。回想起来,我读过的印象深的书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他有一系列科学幻想作品,如《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神秘岛》等,在故事里面穿插了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很有意思。此外,还读过一些“趣味数学”、“趣味物理学”之类的书,也都是翻译过来的,读起来都很有兴趣。那个时候,我的阅读几乎全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里面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一些科学原理、科学推理,很能给自己的脑子开窍。

        我至今还记得凡尔纳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例如:《海底两万里》里写的,一艘潜艇可以在海底长期航行。船长是一个神奇科学家,他可以利用海底的各种资源解决氧气的问题、食物的问题、能源的问题。书中仔细讲解每项技术的原理,说得很像那么回事,我读的时候,甚至认为,现在的造船厂就应该按照儒勒凡尔纳讲的原理,照样造一艘潜艇,放到海里去,准行。

        读了书,就想看真东西。北京当然没有潜水艇,但还是有几个博物馆,如天桥的自然博物馆、西四的地质博物馆、西直门外的天文馆等,都去了不止一次。记得第一次在地质博物馆看见真的钻石,足足盯了好几分钟,只有一点遗憾,钻石的个太小,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当时没有多少人文方面的书吸引我。好像有些翻译的外国书,但觉得隔膜,读不下去。在记忆中,最早读的人文故事书是《林海雪原》,那不是儿童读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