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小荷”禹涵

    马骏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13日   03 版)

        认识禹涵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

        2011年的夏季,在北京万寿路的一个军队大院里,全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年会正在召开。我主持会议。

        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身材修长、面庞清瘦、明目清朗的大男孩走到我身边,礼貌地与我打招呼。从他的自我介绍中,知道他是位在校学生。

        会下,我们又断断续续地聊了几次。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是禹涵的表达非常清晰,再一个是他的阅读量很大很丰富,他不仅将中国图书市场能够找到的战争史类的书籍都翻阅过,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经济类和历史类的书籍。谈话间,他提到正在写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并满怀歉意地说:“真不好意思,这次没有带来,如果带来的话,会有幸得到马教授的指教。”

        即便自己都不能相信,下次会不会有机会与小禹再见了。

        然而,世间都说人与人是种缘分,有缘的人,想不见面也难。转过一年,还是在夏季。一次,我在清华大学给一个省的青年后备干部班上课,课间休息时,一位体态轻盈、文静、中等身材的中年女士,走到我身边,轻声道了个好,接着告诉我,她儿子也听过我的课。我一愣,追问是谁?原来,眼前这位女士是禹涵的母亲。

        从禹涵母亲口里,知道了这个年轻的“战争史迷”撰写的那本二战著作已经脱稿,准备付梓出版,书名叫《一本书读懂二战》副标题是给二战算笔经济账。一听这名字,就感觉有新意。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几乎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步,各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以“给二战算笔经济账”的口吻写的书,我还真没有看到过。于是,对禹涵的母亲说,如果可能的话,把小禹的书稿让我看看。

        过了一段时间,书稿真邮来了。禹涵这部书的特色就在角度的不同——从经济学角度谈战争。任何战争,都离不开经济。孙子早就说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战争是玩银子的活计,交战双方面对面地向火里扔钱,谁的钱先没,谁就输。战争越持久,对国家与民众生命财产的破坏越大。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孙子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这是孙子的经验之谈,告诉战争决策者,在战争问题上,不要耍小聪明,战争越快点结束越好,千万别为了展现自己的指挥艺术,让战争慢一点结束。因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而禹涵的这部书用了大量的数据与表格,介绍了发生在7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经济因素与国家与平民财产的损失情况,读起来令人掩巻深思:战争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儿!

        面对国家与国家的矛盾,只要还有政治解决的一线希望,就不要轻启战端,诉诸武力解决问题。战争是政治失败的结果。如果政治失败而走向战争,国家承担的风险可就大了。有人喜欢这样谈论历史上一些战争:某某战争打出了什么军队的威风,进而让某某国从此不敢小瞧我们,为国家赢得了国际上的地位云云。

        我个人以为,这种观点很危险,如果决策者因此轻易做出开战决策,会导致国家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我之所以这样考虑问题,并不是杞人之虑。现在,网络上有一些所谓的“鹰派”,面对目前存在的有问题的安全环境,经常掀起一股与国家大战略相悖的观点,要和美国、日本干一仗,说什么:大不了打烂了再建设也不迟。

        话说得气概无比,可能会让一些愤青们热血沸腾,但是却不知当战争结束后,一切都是废墟时,这些人会做何感想?

        “打烂了再建设也不迟”,这是毛泽东说过的话,他是针对入朝作战时,决策层有不同意见而坚定大家信心而言的。当时,中国刚刚建国,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用个形象的比喻,国家那时光脚哩,即便打烂了,也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但是,现在不同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不光脚,相反穿上鞋了,并且是“意大利名牌”,国家已初步建成了现代化。一句话,我们的牵挂比过去多了。而牵挂之一就是我们国家与个人的财产。况且,国家与民众几十年的心血换来的建设成果,也不是为了战争。这样认识问题,倒不是怕战争,而是尽量不要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除非没有路可走。如果这些所谓的“鹰派”还想不通的话,那么我建议他们看看禹涵的这部著作,了解一下那场战争给全世界带来多大的损失与伤害。或许,这就是《一本书读懂二战》———给二战算笔经济账的重要意义了。

        禹涵是一位战争史迷,并不是战争史专业研究人员,却有如此著述能力,实在是可畏。不知禹涵能不能继续沿着战争史研究的路走下去,不过这部书已证明“小荷已露尖尖角”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