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大笔记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14日   04 版)
    电影《大笔记本》剧照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根据已故匈牙利女作家克里什托夫·阿戈陶的小说名作《大笔记本》(法语:Le grand cahier;匈语:Anagy Fuzet)改编的同名电影,将代表匈牙利角逐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克里什托夫·阿戈陶现译“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简伊玲译本则以《恶童日记》之名在台湾和内地出版。

        电影《大笔记本》由萨斯·亚诺什导演,获得了新创不久的匈牙利国家电影基金资助,7月初刚刚在今年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评最佳影片,赢得水晶球奖。

        此番《大笔记本》在捷克折桂,大大振奋了匈牙利电影人的雄心。匈影基主席豪沃什·阿格奈什因此对《综艺》杂志宣布:“匈牙利电影回来了。”

        在此之前,惟一一部赢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匈牙利电影,乃萨博·伊什特万的名作《靡菲斯特》,那次获奖,已经是1981年的事了。

        1956年,苏军镇压布达佩斯起义,克里什托夫外逃,落脚于瑞士法语城市纳沙泰尔(德语名纽恩堡),为糊口,入手表厂打工,逐渐开始法语创作,终在1986年以首部法语长篇小说《大笔记本》一鸣惊人。续有两年后的《证据》,再三年,《第三谎言》于1991年出版。三故事虽叙事角度有变,但人物、情节相连,并称大笔记本三部曲,享誉世界,已有40种语言译本问世,中文版分别名为《恶童日记》、《二人证据》和《第三谎言》。

        《综艺》说,《大笔记本》有深入人心、已获验证的文学名作铺垫,聪明,非凡,而且具有挑衅性,故而兼具艺术与商业的成功因素,可望在本国与海外同时叫好又叫座。

        小说《大笔记本》自大战正酣时写起,有位年轻母亲将一对双胞男童,从炸弹满天的城中送回边境小镇的老家,托孩子的姥姥照看。彼时天下大乱,人心不古,刁民遍地,姥姥更是恶毒,肮脏又吝啬。兄弟俩仿佛一体,须臾不离,为耐受眼前与未来的苦难,开始自我教育:用恶言互骂,直到习以为常,又练挨饿,乞讨,不动,装聋作瞎,互相鞭打。这同时也是恶的自我教育。他们偷窃,敲诈,斗殴,残害动物,以至杀人———害死了爸爸,毒死了姥姥。

        他们不去学校,只用父亲的大辞典和阁楼里的圣经,自学阅读与作文。写得不好就撕掉,好的就装入大笔记本。评定好坏的标准倒也简单:一切须属真实。“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不能写‘外婆像个巫婆’,却可以写‘大伙都叫她老巫婆’。”那是因为镇上的人传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恶童的世界无疑是扭曲的,王子、公主和骑士都不存在。神甫倒有一个,却是个没有半点法术的可怜虫,还对无知女童下手。有个邻国的军官,心肠不坏,却是恋童癖与受虐狂。在兄弟俩的眼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也无法存在。

        扮演一对恶童的两个小演员,一个是杰曼特·安德拉什,出演片中的“一个”,另一个叫杰曼特·拉斯洛出演“另一个”。他们必为孪生,外形完全相同,一如镜像。

        读书报记者从目前所见的预告片中看到,电影《大笔记本》仍然采用小说中的第一人称视角,两个一模一样的声音加入旁白,哥儿俩在林中互殴锻炼的画面既残忍,又心酸,脏姥姥和俏鬼子亦传神,仿佛从书中直接走上了银幕。

        2011年7月26日,克里什托夫·阿戈陶在纳沙泰尔家中去世,享年75岁。

        《恶童日记》三部曲之中文版又结为硬皮精装一卷,刚刚由北京世纪文景公司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名下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