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不要轻易禁止“黑暗童话”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08 版)

        原本应该变成美丽天鹅的丑小鸭,却成为烤鸭大餐。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晒出新版“丑小鸭”故事,引发热议。除了网友展示出的“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外,不少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经典童话也被“黑暗”化。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经典的儿童故事教育了几代人,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其中表达的美好内容。此类新编童话,不仅没有传达美好,反而展示残酷结果,不利于幼儿在观看后感受美好,是“毁三观”的反社会作品,有关部门应予禁止。(7月16日武汉晨报)我看过《一只丑小鸭的悲剧》,一只痴迷于幻想自己是天鹅的小鸭子最终成了盘中的大餐,这结尾颇具欧.亨利的“意外”风格。从成人的角度看,我并不认为这个结局多么“黑暗”,甚至还感觉它有一丝哲理,那就是不要太不切实际,要学会随机应变。尽管这结局有可能不太适合年龄过小的孩子阅读,但我并不认为范先佐教授针对这种童话要求“有关部门应予禁止”的呼吁是最佳的选择。中国有神话的传统,也有童话的传统,不过往往神话和童话糅杂在一起,甚至到了难以区别的地步。比如精卫填海,似乎神话的成分更多。但在当下,最流行的童话却并非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童话,大多是舶来品,像格林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等等。的确,近几十年来的童话故事都是以美好结局收尾的,王子和公主一定会有美好的结局,大灰狼一定会被杀死。但是,我们传统的神话性质的童话却并非全部如此的,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就都是悲剧的结尾。另外,在上世纪初,西方童话最初被引进时,也并不是今天的“阳光”模样,至少是“黑白相间”的。最初,西方童话的引入者也是内心彷徨的。1937年12月1日,许达年在其翻译的《德国童话集》(内容基本是格林童话)序言《译者小序》中写到:“在这兵荒马乱之际,我仍能保持这闲情别致的心情,细琢细磨的写这完全和身边环境异趣的文字,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我的福气,还是我的无能。在这样的大时代中,这样的作品不是少年们所需要的……”而在那个年代,与安徒生一起被引入中国的童话还有其他的风格。比如,钱歌川在其译作《妙伦童话集》的《序》中如此介绍童话作者至尔·妙伦和她的作品:“这书的原作者妙伦少女,是现今一个最成功的童话作家,不像安徒生他们那样,一味传统传说宫女神仙的故事;她却立在现实的方面,将人间的疾苦,奴役的来源,用有趣味的童话载体,如实的告诉我们。”这说明,童话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但是在今天,我们国内的童话却整齐划一的变为“美好”,这并不正常。当然,美好固然让人心情愉悦,可这种美好的愿望却逐渐与不太美好的现实逐渐的脱轨。假如总是相信这美好的童话的话,那丑小鸭就一定痴想自己会变成天鹅,那么就不会防备猎人的猎枪和寻找食材的农妇。这,可能吗?“一只丑小鸭的悲剧”,结局虽然会让孩子失望,但却是人生的结局之一。如果我们说谎,告诉他们丑小鸭一定会变成天鹅,他们长大后会埋怨我们的。依我看,还不如把两种结局摆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世界。诚然,“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并不完美,但“变成天鹅的丑小鸭”又过于完美。如果,我们真的是为孩子负责的话,那么告诉他们小鸭会有两种结局,白雪公主也会有两种可能,不要轻易禁止“黑暗童话”!

        河北省滦南县 姜伯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