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集体记忆下的共和国侧面

    推荐图书:《凤凰咏:中央乐团(1956-1996)》

    张 荷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17日   11 版)
    张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现任综合出版分社社长。以编辑学术、文化类图书为主,主要编辑有:《明式家具研究》、《古琴》、《论语今读》、《方以智晚节考》、《七十年代》、《北京跑酷》及“龙应台作品”系列之《目送》、《孩子你慢慢来》、《野火集》等。

        中央乐团从1956年建立到1996年改革,其间经历了创建初期的激情四射,经历了“反右”、“文革”的磨砺,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火热,也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痛楚。四十年间,中央乐团一直有着独特而令人瞩目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艺术代表,中央乐团承担了文艺外交的重任,赢得了海内外的鲜花和掌声;作为一个时代的“样板团”、“试验田”,中央乐团也承载了压抑悚恐,宠辱参半。作为国家级的文艺团体,中央乐团在外人眼中充满神秘色彩。而作家周光蓁的《凤凰咏:中央乐团(1956-1996)》试图让众人了解一个光环后面、真实的乐团。

        周光蓁,祖籍浙江。专攻中国文化史和民族音乐史,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并担任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现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据作者介绍,他为中央乐团写史的激情源于李德伦在演出后的一句话,这句话激起了周光蓁对中央乐团的好奇与探究之心。为了深入了解中央乐团这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级交响乐团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兴衰变迁,他做了大量准备,从动笔到成书历时十余年。此间,他走访了一百多位相关人物,包括乐团的指挥、乐师、行政人员、作曲家以及与中央乐团有过合作的音乐家。这些见证了中央乐团历史的人,留下了大量的口述资料,这些资料在今天看来,更加弥足珍贵。此外,他还查阅了相关图书,特别是当年的报刊,这些历史记录,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009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几十万言的《中央乐团史(1956~1996)》,并被评为“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好书”。作者也在北京与中央乐团的老人们共同为这部书的出版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及座谈会。当然,在肯定之余,也有对作品的批评与建议。周光蓁希望这本书能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在与出版社再三磨合后,着手对原书补充修改。修改过程中,作者继续走访了诸多乐团的当事者,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

        一部中央乐团史,代表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作者试图用资料来勾勒这部历史,并将之放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尽可能地以客观的态度着墨于所书的人与事。史家无法再现完全真实的历史,接近历史的真实才是史家追寻的目标。因此,自2009年《中央乐团史》出版后,作者不断走访、几经修改,直到2012年11月终告一段落。作者希望这部《凤凰咏》能更加接近那段真实的历史。在书中,中央乐团不仅是一个艺术宝库,也是一个历史标本,中央乐团的发展轨迹,与时代的脉动相吻合。因此,《凤凰咏》既是一部集体传记,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个侧面。

        “凤凰咏”之名取自吴祖强先生1996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题为《“涅槃”后的凤凰》的文章,取郭沫若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凤凰浴火重生之意,比喻中央乐团改革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的历史进程。以此期望中央乐团的音乐,能像浴火的凤凰,重生,永生。

        《凤凰咏》除了文字的修改,较之《中央乐团史》的另一变化是增加了大量的照片、节目单、简报等图片。《凤凰咏》的编排也与港版有所不同,上册为完整的文本,为利于阅读的完整;下册包括图版及附录,分别从大事记、演职人员、演出、录音、与国外交响乐团交流等不同侧面,丰富了人们对中央乐团四十年历史的了解。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以及随书所附的中央乐团经典录音CD,让人们记住了中央乐团的命运多舛,也记住了中央乐团曾经的辉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