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传统民主的困境

    推荐图书:《幻影公众》

    姜 华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17日   11 版)
    姜华,复旦大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副编审。编辑图书有《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骗局、神话与奥秘》、《超越感觉》、《难忘的书与插图》、《电子媒介人的崛起》等。

        沃尔特·李普曼是谁?他何以能够屡屡成为一流学术论坛的参与者,以“业余身份”在学术界“登堂入室”?如果想想他自1910年代直至1970年代的笔耕生涯留下的20余部著作和千余万字的政论作品,能够获得如上际遇也就毫不为奇。这位美国政论家曾经是欧美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论曾对20世纪30-70年代的美国政治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亦曾引导人们如何去认识风云变幻的20世纪。

        20世纪20年代,迈入而立之年的李普曼先后撰写出版了《自由与新闻》(Liberty and the News,1920)、《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1922)、《幻影公众》(The Phantom Public,1925)、《人的命运》(Men of Destiny,1927)、《美国检察官》(American Inquisitors,1928)、《道德绪论》(A Preface to Morals,1929)。其中前三部著作涉及新闻、舆论和公众,皆与民主政治相关,而又以《幻影公众》因“态度悲观,色调灰暗”而饱受争议。在这部被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称之为“具有说服力、充满生命力的观点”的著作中,李普曼以冷静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传统民主的缺陷及其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在传统民主理论家看来,公众是有政治能力的理性个体,如果为其创造参与政治的机会,他们就能很好地促进民主。在李普曼看来,“当今的普通民众就像坐在剧院后排的一位聋哑观众,他应关注舞台上展开的神秘故事,但却实在无法使自己保持清醒”,“普通民众……不听演讲,不读文件,……我相信他被赋予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他被要求去实现无法实现的理想”。李普曼认为,传统民主理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将“政府功能”与“人民意愿”混为一谈。此外,传统民主试图通过舆论力量健全民主,这在李普曼看来也是枉然。在李普曼的观念中,旁观者无异于局外人,是不知情的大多数,是没有行动能力的公众,而行动者才是真正的局内人,他们掌握足够的信息,有能力参与政府运作。

        李普曼的上述思想并非一蹴而就,他原本对民主政治寄予厚望,但现实世界击碎了他曾经的梦想。就像迈克尔·柯蒂斯指出的,“就像许多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李普曼早期对费边社会主义和进步主义充满同情,后来转变为非教条的保守主义者,后来甚至演变为某种形式上的政治怀疑主义”,以上三部著作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转变过程,而《幻影公众》正可以被看作一部“政治怀疑主义”之作。

        在学术史上,涉及新闻与民主的关系时,研究者常常将李普曼和杜威二人的观点进行对比。事实上,李普曼和杜威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大不相同。李普曼的民主观深受帕累托、布赖斯、米歇尔斯等人的影响,是典型的精英民主观,关注的是政治运作。与此不同,杜威所理解的民主是一种生活,而不仅仅限于政治选举和政治运作。他曾说:“默默无闻的群众个人可能并不聪慧。但有一点他们比谁都清楚,这就是鞋子在何处夹脚,那儿就是他们的苦恼”,表明他关注的“民主”比李普曼要“宽”得多。 

        好作品还须好译者。《幻影公众》的中译者林牧茵女士系国际关系学博士,硕士时曾专门研究李普曼冷战思想,她目前供职于上海电视台,身在业界,心系学术。她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使得此书中译本清晰流畅,颇具可读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