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编辑手记

    王冀:一个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传奇人物

    吴 浩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9月12日   10 版)
    《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王冀著,华文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36.00元

        1949年,17岁的王冀离开大陆前往美国求学。1972年,40岁的王冀,在阔别故土23年后,从香港跨过罗湖桥,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他此行肩负着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特殊使命——为中美开启文化和学术交流的大门。1975年,43岁的王冀开始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一手打造出世界上最知名的汉学研究中心。1991年,王冀秘密策划张学良访问大陆,万事俱备之时却功败垂成。1995年,王冀成功策划了宋美龄重返美国国会发表震惊世界的演讲。2004年,台湾“大选”激战正酣,王冀凭借个人的威望与关系,一手促成了“连宋配”,实现国民党与亲民党的联合。2005年,王冀为连战访问大陆秘密穿针引线,国共领袖时隔60年后再次握手。2012年,80岁的王冀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了他的个人回忆录《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对发生在中美两国、大陆和台湾,以及国共两党之间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首次予以披露。

        开启中美文化交流的大门

        本书首次披露了1972年中美文化交流大门开启的内幕。1971年9月,“乒乓外交”如火如荼,基辛格已经秘密访问北京,尼克松访华也在酝酿之际,身在香港的王冀忽然得到大陆方面的邀请,邀他回国考察,但在中美秘密接触尚不为世人所知,美国与台湾关系依旧“亲密”的背景下,王冀访问大陆必然会牵动各方敏感的“神经”。此外,王冀作为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国会图书馆中文部副主任),身份特殊,要去中国,必须得到美国国务院的批准。在此情况下,王冀很快向美国国务院和白宫提交了访问北京的申请。1972年5月,尼克松破冰之旅后,基辛格、周恩来亲自批准了王冀的访问申请,于是他成为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人文科学学者访华第一人,也是美国政府官员单独访华第一人。他此行肩负着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特殊使命——为中美开启文化和学术交流的大门。正是从王冀访问大陆伊始,中美之间开启了源源不断的文化交流。

        策划张学良密访大陆

        王冀出生于民国政要家庭,其父王树常系东北军高级将领,与张学良、蒋介石、宋美龄、张群、陈立夫、韩复榘等国民党政要,以及周恩来、毛泽东、林彪、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共领导人往来密切。这样的身世背景使得他行走于台海两岸与国共两党之间游刃有余。

        王冀与张学良的交往始于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故人的往日情怀、同乡之谊和同样率直的性格使得王冀成为张学良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书中真实细致地记录了王冀与张学良的亲密交往,首次披露了诸多以前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细节。如张学良与邓小平的交往、“九一八”事变不抵抗命令究竟是谁下的、张学良曾经一度希望担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张学良对发动西安事变的认识,以及他为什么要亲送蒋介石回南京……最为震撼的是,王冀披露了自己为晚年张学良秘密访问大陆穿针引线的内幕。这对于研究张学良晚年的思想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根据书中的披露,晚年的张学良数次迫切表达了访问大陆的愿望,其中1991年张学良密访大陆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中共方面最高领导人的邀请函也已经发出,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情报泄露”却改变了历史,延续了历史的悲剧……

        策划宋美龄重返美国国会演讲

        王冀与宋美龄的交往也是本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王冀与宋美龄的交往始于1994年,由于王家与蒋家的深厚交情,王冀深得宋美龄的信任,很快成为她的座上宾。根据书中记述,晚年的宋美龄已经远离政治的漩涡,笃信基督教,但通过她与王冀的交谈,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感受到她对国共内战以及中共诸多领导人的态度……虽然政治信仰不同,但宋美龄对历史的评价却是客观的,这是以往的历史宣传材料难以见到的。书中首次披露了1995年宋美龄时隔43年后重返美国国会发表震惊世界的演讲的台前幕后。通过这次演讲,宋美龄以自己的存在,让世界为中国人在战胜法西斯中所做的贡献重新缅怀。王冀正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推手。

        为连战访问大陆穿针引线

        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访问大陆,举世关注。而此时王冀正在美国家中静静地看着《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胡连握手”照片。鲜为人知的是,王冀正是这一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幕后推手。本书对这一事件的细节进行了详细披露,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对这一重大事件的首次披露。

        2003年,王冀接受台湾国民党元老梁肃戎的委托出任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期间他凭借自己与连战和宋楚瑜多人的私人交谊成功说服二人达成“连宋配”对抗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和吕秀莲。虽然,2004年的台湾选举中,“连宋配”意外落败,但随后连宋二人很快将访问大陆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王冀的特殊身份和家世背景,遂成为促成此事的关键人选。

        2005年3月18日,王冀受到连战邀请前往台湾与之密谈赴大陆访问计划。书中详细披露了二人的会谈。连战急切地要求王冀帮忙联系赴大陆访问。在得到连战关于“访问大陆须由王冀一人单线联系”的保证后,双方就访问的时间、地点、规模、高层会谈的地点,以及连战访问的身份,大陆方面邀请的名义等一系列细节问题进行了磋商。随后,王冀立即与中国驻美使馆取得联系,得到答复后便由台北前往北京。到北京后的第四天,王冀会见了中共中央的相关负责人,转达了连战访问大陆的愿望和具体要求,并希望能由中共领导人正式发出邀请。几周后,中国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访日时通过电视讲话对连战访问大陆正式发出了邀请。最终,时隔60年后,国共领袖再次握手,历史被成功地改写。回首连战当年的壮举,以及由此奠定的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忽视王冀在其中作出的贡献。

        除了上述经历外,王冀的回忆中还穿插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其中不乏史学界研究的盲点。尤其是对1928年张学良为何易帜,张学良软禁中宋美龄怎样保护,抗战结束后东北战场“伪满洲国军”20万人何去何从,1945年为何不是张学良或王树常而是南方人熊式辉驾临东北战场等等,都提供了新的说法。这为我们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新的素材与佐证。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价值所在。

        王冀的回忆录以一种诙谐幽默的“绅士笔法”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他所亲身经历的那段历史,简洁、清雅的文字中处处充溢着一位海外华人的赤子情怀与谆谆爱国之情。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原因,虽然王冀对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所做的贡献在美国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在大陆地区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位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传奇人物。相信本书的出版会让更多的人认识王冀,认识他所亲身经历的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