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

    假如手机不与你对话

    沈 策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06日   03 版)

        日常中,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受到我们所处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地被这些影响内化成了自身的品质、独到的性格,进而也延伸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理念。

        面对电子时代的悄然来临,各个国家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没有时间喘息,问题却层出不穷。各种网络诱惑侵蚀着我们原本就不满足的心,无关的、有关的,只要鼠标轻轻点击,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全部映入眼帘。现在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很多信息都是总括性的、归类性的,叫人目不暇接,感觉世界顿时是如此之小,很多事物触手可及,也就丧失了尝试新鲜事物的朦胧感。中华民族历来被公认为勤劳、智慧的民族,面对很多新鲜事物,一不小心就走在了前面。在地铁里,你看到最多的景象就是捧着手机或者睡觉,潜台词就是:如果手机不与你对话,那么就去睡觉吧。这些电子之物在让你以最迅速、最高效的方式了解天涯海角的同时,也让你的心灵和他们的真实日渐遥远。人们追逐海量的讯息,却忽略了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面对任一蹦出的新闻,多数人都能评出个一二三,可是又有多少评论是立足于深厚的知识储备和逻辑严密的推理,多数都是由这些互联网的表面现象开始人云亦云,很多探讨也流于主观。

        困难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看看西方是如何做的。在去德国留学的那段时间,我还是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西方人的应对方式。记忆最深刻就是在德国坐地铁和火车的时候,经常看到前后左右的德国人拿起书籍,静静捧读,没有疲惫感,没有喧嚣浮躁,四处弥漫着的,是书香的味道。当然,德国人爱读书在全世界也是出名的,这和德国人好静的民族性格也有关。但我时常想,一个喜欢读书的民族和一个只喜欢碎片信息的民族同在一个时代,那么人性的厚度建设将不可同日而语。我深深地记得,在一次出行的火车上,旁边有个老人静静地在捧读一本叫做《基尔河水》的书,那是一本德国的畅销小说,那场面,分外宁静,定格脑海。还有一次,也是在火车上,我前后左右的德国人都在看书,倒显得我有些不知所然。 德国人阅读是非常抓紧时间的,在转乘车站几分钟的间歇时间,他们都会抓本书在看,看完后都很规矩地拿出书签,合上书,一同塞入书包里。这时,有的德国人就会同时从书包里拿出个苹果啃,或者吃个硬面包,算是一顿饭或者加餐了。这些举动简单而干净,无不让人从心底里佩服德国人的简约和朴素。

        回国有一段时间了,走在人潮如织的大街上,面对嬉嬉闹闹的人群,时常缺乏一种存在感,耳边充斥着不断响起的铃声,尤其是苹果手机大面积扩散的今天,经常还会出现撞铃的现象。这时,远在德国的那些宁静的一幕幕就会浮现眼前,叫人心生感动。书籍的作用是拓展视野,拓展心灵。现在工作之余,偶尔会捧读一些西方文学著作,那些未曾谋面的人物,风景就这样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让人联想,让人神往。可是面对电脑屏幕前的各国风情集锦,我却如何也激动神往不起来。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德国人发现了书籍的魅力。那我们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