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办好身边的学校”体现教育本质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1月18日   08 版)

        近来,上海多家媒体报道,虹口实验学校、徐汇区龙华中学、 杨浦区三门中学、闸北实验中学、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和闵行区平南小学等那些以往被学生及其家长避之不及的“差校”,在这些学校的校长及其率领下的教师团队的努力下,仿佛被施了“魔法”似的,仅仅三四年的功夫,就一跃而成为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和表彰的“优质学校”,也成为社会各方面均给出“高分”、好评如潮的“新名校”。

        25所过去人们眼中的“差校”,经数年努力,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都实现了“华丽转身”,一跃而成各方看好和追捧的“新优质学校”。这个发生在沪上、近乎于“奇迹”的教育新气象令人振奋和喜悦;同时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不是别的,而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真,即用“教育家的精神”来办学。如是,每一所学校都没有理由办不好,办不出其独有的特色。办不好的学校应该是不存在的。只要倡导“教育家办学”并将之付诸不无艰辛和充满挑战性的办学实践,那么,应该也没有“朽木不可雕也”似的教不好的学生。

        “办好身边的学校”,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成长之路,实现他(她)的成才梦想。其实,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学生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智商并无太大的差异。何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比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一些,语文等课程学起来轻松自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错,数理化等课程则是其强项。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对学校或老师们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孺子可教”。“野百合也有自己的春天”。即使在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上有所欠缺的学生,在学校和老师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下,也完全能变得自信、快乐、成熟和“优质”,也完全可以塑造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用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胡培华的话来说,那就是:“是泥土,就烧成砖瓦;是矿石,就百炼成钢;是金子,就让他闪闪发光。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用之才。”

        “办好身边的学校”,体现了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要求。地区教育的水准、学校教育的优质与否在于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几所名校的优秀。这些年来,上海市教委领导和不少学校的校长在多种场合一直强调和大力倡导: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当然,由于办学历史、办学硬软件和师资队伍构成等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无须刻意遮掩或干脆否认之;也不大可能甚至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校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抹平到“同一条地平线上”。

        然而,就学生个体而言,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她)的长处或特点,都具有发展和获得成功的潜质与可能性。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就在于激发和提升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找到他成长的道路和长才的方向,在学校的教育下最终实现属于他(她)的最佳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缪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