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正在经历全球性的深刻变革,如同从简牍书写变革为纸媒复制,从字膜印刷变革为激光照排一样,不仅涉及出版业态,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一,从文化出版时代走进商业出版时代。当中国出版人刚刚谈论出版产业化的时候,世界出版早已是成熟的产业。商业出版是大众出版的同一语,如果出版是大众化的,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是商业化的,市场经济新环境促使出版走向商业化。所谓文化出版,即出版的社会功能主要为文化传承和公众教化,所谓商业出版,即出版的社会功能主要为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今商业出版已成潮流,当书籍不再是很让人敬重的精神瑰宝而成为唾手可得、低值的大众消费品的时候,流俗倾向就不可避免了。凡是出版繁荣的地方和时期,俗文化一定是出版的主流,对此我们是否有权指责和应当指责呢?当小沈阳现象出现时,被雅士视为庸俗,然而老百姓为什么都非得成为雅士呢?出版人应当多一些民本情怀,顺应潮流,引导潮流,学会服务公众,学会在商业出版潮流中生存和畅游。
第二,从符号出版时代走入视觉出版时代。读文与读图,读书与读网的比重在发生变化,聪明的出版人应当接受读图时代,把文字减少些,把图片增加些。我的困难是无法将此种形态称为图像出版,因为在新的出版介质中,插图甚至可能会大量的让位于视频。
第三,从纸媒出版走进数字出版时代。当数字出版刚刚萌芽时,业界希望它只是传统出版的补充,当数字出版开始蔓延时,业界希望它只是传统出版的改良,当数字出版形成潮流,业界又希望它与传统出版融合。事实上,这不是一次融合,而是替代性的变革,纸质图书将来还会存续,但是它只是数字产品的一种非主流的呈现形式。数字出版将毫无悬念的从根本上替代传统出版,为什么还有许多出版人在等待和观望呢?
理由之一,数字出版现在不挣钱。要知道不挣钱的新产业,从来不曾妨碍颠覆老产业,而生产者的盈利模式将在颠覆传统业态中慢慢成熟。
理由之二,传统图书仍符合多数人的消费习惯。要知道消费习惯的历史性转变从来不取决于成年人,而是取决于青少年,如果青少年读网越来越多,图书越来越少,那这就是趋势。
理由之三,纸质阅读有不可比拟的美感体验。要知道,当新技术新文化潮流到来时,原有的文化现象从来不会因为看起来值得留恋而保持它的主流地位,毛笔书法非常美妙,但无法阻挡硬笔的普及。
理由之四,无论是技术如何变迁,总是内容为王,因此传统出版人开始得意起来。要知道,内容从来不曾无条件为王,内容借助新技术才有生命力。
出版的新潮流还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来解读,比如从男性化出版到女性化出版,从决定性出版到参与性出版,从单向出版到互动性出版,从单媒出版到跨媒出版等等,世界范围的出版革命正如火如荼,而在中国出版界体制机制的障碍使这场革命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