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凉的初秋,读完《质数的孤独》,眼前似乎已满是片片翻飞舞动的落叶,掩卷叹息之际,心中也不禁泛起些许萧瑟的凉意。一百多年前,尼采曾说过“孤独是条鲸鱼,吞噬着我”,而如今的繁华社会里,孤独却像无数个蚂蚁,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我们的身心。
如同树木的年轮,不同的时代都会留下不同的痕迹,不同的时代也造就了不同的年轻人。海明威在《太阳依旧升起》中描写了“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他们在一战后成长,由于战争创伤失去了生活信念,对生活充满了迷惘、悲观。杰克·凯鲁亚克在《在路上》描绘“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他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传统的价值标准进行挑战。保罗·乔尔达诺则在《质数的孤独》中描述了孤独的一代,他们出生成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生活和平富足,却由于各种原由拒绝与世界沟通,或被世界排斥,而不得不如质数一样,永远孤独。
意大利80后帅哥保罗·乔尔达诺是粒子物理学博士出身,处女作《质数的孤独》一经出版便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显示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作为小说,《质数的孤独》结构简单,故事情节清晰明了,读起来流畅自如。爱丽丝儿时对父亲欲将其培养为滑雪冠军的梦想以及严苛的要求变得内心十分叛逆,在滑雪事故中摔成重伤,从此变成跛腿,又因少女时代被同学捉弄而愈发自卑。数学天才马蒂亚由于不甘被嘲笑被歧视,而故意遗弃了弱智的双胞胎妹妹,此后又因此良心备受煎熬,因而全身心投入学业,却进入了自闭状态。马蒂亚的孤独在于拒绝这个世界,爱丽丝的孤独在于被周围的人群排挤,两人都不善于生活、不善于交流,两人都孤单寂寞,却因机缘而相识,因相似而相爱,之后暂别又重逢,却因无法消除的孤独,最后无奈分离。平凡简单的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人心,只因为爱丽丝、马蒂亚的身上有我们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只因为这世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们对孤独毫无办法。
全书节奏舒缓有致,文笔简洁俊秀。乔尔达诺小心翼翼地安排其他人物的出场和退场,小心翼翼地经营爱丽丝与马蒂亚的每一次靠近,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写实手法,精准地呈现了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让读者随着主人公的情绪千回百转,起伏跌宕,读来犹如坐云霄飞车般全神贯注不能呼吸,最后落笔轻轻停止,却又令人久久回味,无法回神。作者让笔下的人物回归一种自我救赎的状态,让他们体味真正的孤独,去寻找内心的方向。如此写实的描摹,让许多年轻人产生共鸣,同样是青涩年华里,尽情挥霍青春,肆意妄为,为了爱我们不管不顾,无视一切,舍弃一切。或许没有痛苦,幸福终究不完整,而经历了痛苦,学会自己舔伤,我们最终都成为了成人世界的芸芸众生,因为磨掉棱角成为非质数才能够快乐生存,只有将曾经无法整除的过往化整为零,让伤痛成为我们的经验值,在岁月的长路上,才可以轻装前行。
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丰满立体,以及作者细致冷静的语言风格和独特新颖的视角,从数学领域有关质数的概念中挖掘出贴合当下社会生存中某些心理特征的元素。书中两个主角遭遇的那种孤独,正是我们所同样经历的,主人公流露出来的自我保护和刻意退让,正是我们生活中曾经或者正在遭遇的点点滴滴。偶尔也想要躲避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想去接触,想要远远逃离;心里深深地爱着一个人,却默默放在心里,明明很爱你,明明想靠近,却无法靠近,不能靠近,若即若离,似乎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真实素描。
质数只能被一和自己整除,在自然数的无穷数列中他们处于自己孤独的位置,哪怕离得最近的一对孪生质数,也因中间隔着一个偶数而互相守望,却永远无法走到一起。马蒂亚与爱丽丝就是这样的一对孪生质数,他们一次次地靠近,却一次次地分离。最后一次马蒂亚因爱丽丝一封信的召唤,飞回她的身边,然而,时间的流逝已让彼此变得愈发隔膜,各自心灵创伤形成的畏惧和自闭,使他们相对无言,只能转身离去,留下的只有彼此的背影。马蒂亚与爱丽丝这如孪生质数般的互相吸引却又无法靠近,其实正对应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走得很近、却离得很远的社交状态。相遇不能相守,相爱却不能相知,内心的隔阂让他们无法牵手,最终所有机会都从指缝中滑过,留下的只有孤独。
或许生命中最可怕的孤独,不是没人陪伴,不是没人理解,不是高朋满座却独自落落寡欢,也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孑一身,而是蓦然回首发现错解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人生的艰难让我们不得不早已学会了伪装坚强,习惯了受伤也要假装若无其事,就一直以为足够坚强,无法摧毁,就算alone也不会lonely。就像马蒂亚与爱丽丝即便内心伤痕累累,却依然只表现出冷漠和孤傲。可是,等待让一切都为时已晚,正如爱丽丝到故事的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或者男女主角,一个是天上的月亮,一个是映在水里的月亮,即使在清澈透明的时空里彼此含情脉脉地互相注视,就算如此相似,就算如此相爱,却也永远无法接近,无法相拥。回忆,却如沙子在握紧的手中,点点滑落。
自我个性张扬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无需按照标准划一的行为参照系行事,我们不过是孤立、分散、质数式的存在。在MSN上、QQ上、虚拟社区中、网络上、微博中嬉笑怒骂,生活中却不能坦然地面对面打个招呼,社交网络变得越来越庞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联系却越来越薄弱,孤独已经成为一种病,渐渐潜入我们的骨髓。或许生活中,解得开的是结,解不开的是劫,而孤独就是我们无法抛弃的劫,它如阴影永远与阳光同行。原来,,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