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中文系学生科研中的“三个压倒”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8月31日   20 版)

        笔者长期关注中文系大学生的科研状况,发现近年来该系学生科研存在着“三个压倒”的失衡现象:科研压倒创作、期刊发表压倒报纸发表、违规期刊发表压倒正规期刊发表。该现象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其他文理专业亦渐染此风。探讨其消长,可以藉此观察高校学生的科研生态,以及管窥校方相关奖励机制所面临的挑战。

        在写作取向上,学术科研压倒文学创作。论文写作通常占据了中文系学生学业的大端,而文学创作却日渐沦为了小众的事情。不少同学提笔就是“这反映出”、“这说明了”等陈腔滥调的论文式套话,旁逸斜出、生机勃勃的段落乏善可陈。究其原因,还在于校方奖励机制的严重倾斜。同样是发表,创作与论文贵贱殊途,激励措施判若云泥。一位朋友曾跟我抱怨,她有三篇小说刊登在上海的《少年文艺》上,“综合素质测评”能力加分却远不及别人刊在某学报增刊上的一篇不足千字的论文来得多。文学创作水平的高低,或许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理论运用是否纯熟、文笔操控是否练达。原创文学并不见得就比某些“剪刀加浆糊”、胡乱拼贴的论文来得廉价。虽然说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曾指出“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然而,办系宗旨不能被当作唯一指示,并不意味着中文系将抛弃对潜在作家的鼓励与支持。在论文倾山倒海而来的今天,不失尺度地强调文学创作,或许是治疗写作痼疾、调整文学姿态的一剂良方。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做法就值得借鉴,该系要求大一学生写作百篇作文,旨在“强化写作”。

        在发表载体上,期刊发表压倒报纸发表。笔者发现,中文系学生更愿意在期刊上一箩筐一箩筐地发表影评书评,却鲜有人将其稿件投向业界知名的报纸。这可能是受到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影响——非得核心期刊不可。实际上,学生科研成果的衡定需要适宜的标准。专业报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期刊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道尚且难以逾越的门槛,而专业报纸的录用标准则会亲民许多。学生的影评、书评、学术随笔自可以投向相关报纸的相关栏目,“写好书影评,卖与报纸家”,例如《中华读书报》、《文学报》等业界口碑颇佳的报纸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期刊发表上,违规期刊压倒正规期刊。如何定义“违规期刊”,众说不一,笔者权且以“来者不拒,见钱即发”的“违反常规”的办刊方式来指涉它。即便该定义是如此的刻薄,其群落仍然“蔚为大观”。对于某些发论文急红了眼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违规期刊的痴迷并不难以理解。正规期刊审稿时间一般需要两三个月,何况其门槛高严,势难如愿以偿;而违规期刊却容易得多,投稿两日旋即回复,一旦交钱即可纳入排版。即便选择违规期刊,学生也分数照加,利益照拿。考虑到“人有我无”势必吃亏,因而不少人只能互相拉扯、竞相发表,一同堕入垃圾刊物垃圾论文的污泥浊水。不少学生淫浸此道,乐此不疲地在上面发表千字左右的所谓的论文,以牟取奖学金、优秀学生称号、保送读研等诸多利益(见李汝:《“垃圾刊物热潮”是高校学术的倒退》,《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24日,第8版)。铺天盖地的垃圾论文皆得以发表面世,以至于浙江某高校一学院的《综合素质测评规定》不得不两年之内三易其稿——对论文加分增设上限,方才平息了这场囚徒博弈式的“论文门”。事实上,真正能恢复学生科研生态平衡的,并非是侈谈学术尊严的劝世良言,而是严明科学的制度规范。

        广东省广州市 施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