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8月31日 星期三

    1924年,孙中山莅津

    魏宏运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8月31日   19 版)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推翻了两千年的家族封建专制,创建民国。到了晚年其思想又有跃进,主张联苏联共、扶助工农,和共产党合作,中国革命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丰功伟绩,已记录于历史。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追寻其思想和足迹,可以加深对其历史地位的理解,激励我们前进。那个时代已经逝去,其思想则是永恒的、常青的。

        1924年北上的目的何在

        1924年孙中山应国民军将领冯玉祥和段祺瑞执政之邀请而北上,目的在实现他发起和主张的国民会议,国家大事应由人民做主。他认为民国成立以来的13年,徒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祸根是军阀和援助军阀的那些帝国主义。所以11月17日他到了上海,招待新闻记者时讲:“我这次北上,有两个目的:一、召开国民会议,是对待军阀的;二、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对待帝国主义的。”当时全国有30多个军阀,都以武力扩张地盘,苏、皖、浙、闽、鄂、川等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就是在这样时刻,他相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惟一的救国之道,所以毅然北上。

        欢迎孙中山盛况空前

        天津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城市,各界伟人莫不来此暂住,迎来送往,津人习以为常。惟有孙中山之莅津,各社会团体的欢迎,盛况空前。这是国共合作时代,早在11月24日,由国民党内之共产党派于方舟(中共天津地方执政委员会委员)、新民意报总编辑马千里、觉悟社成员邓颖超、李峙山等发起组成欢迎筹备处,参加者有40多个团体,尚未参加的团体为商会、律师会、女星社、女权同盟等,由马千里、李峙山、邓颖超等8人为联络员,和其他组织联络,并公推马千里、江普元二人与中山代表接洽,请孙中山抵津后到南开学校大礼堂宣讲。国民党还组织了宣讲队,于12月4日下午7时在东马路宣讲所宣讲。宣讲者有于方舟、阎峻钟、杨令晨等人,主要讲孙中山之革命事迹,讲中国纷乱之源为帝国主义与军阀相勾结,救国之良策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最近时局,召集国民会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等。以民间团体为主体,展开孙中山思想的宣传,这是以前未有的现象。

        孙中山抵津下榻于何处

        孙中山于12月4日抵津,前往美昌码头欢迎的各团体为潮之涌约80多团体,5000多人谁都想一睹风采,怕失去良机,马千里等代表天津80万人上船迎接。《大公报》记者对当时欢迎的情景及孙中山的形象作了细微的描绘:孙中山先生徐步现于舱面,欢迎之代表遂大呼“孙中山先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国民会议万岁”等口号,声为雷震。中山先生高举呢帽,徐步由桥板下岸乘汽车赴张园引辕用膳。与中山同寓张园者有宋庆龄、汪兆铭、孙科、陈友仁、黄昌谷、戴天仇、马赵俊等。

        津人都将目光汇聚于孙中山之风采,各报记者均有描述,《益世报》载:“孙氏面庞清瘦,不似外面照片之丰硕。”(《益世报》1924年12月5日)又载:“先生着青呢马褂,线呢面皮袍,漆黑皮靸鞋,面微黑,较之民国十一年记者在粤秀楼见时稍瘦,梳西式分头,发中已有白者约占十分之一,上唇有短须。其夫人宋女士伴引于右,着灰色皮外套,黑漆皮鞋,步行所经路线”(《昨日欢迎孙中山详纪》,《益世报》1924年12月5日)日本记者讲:“孙氏风采奕然,发鬓少范,衣中国长袍,半白?,较之民国元年时代微现老境。”(《益世报》1924年12月6日)这里以类比手法来刻画,更凸显津民对中山先生的尊敬和热爱。

        从张园发出的政治吼声

        孙中山下榻张园后,造访者不绝于门,亟欲瞻其丰姿,聆听伟论。头一两天,接待日本记者藤泽、山内、江峙、西村、岛田5人,在津的张作霖、卢永祥和段祺瑞派来的许世美等人。因深知段祺瑞执政召开善后会议对抗国民会议,并向各国驻京使节致函,承认历年所签之不平等条约,中山气愤之极,说:“我在外面要废除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的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黄昌谷讲述之中山先生北上与逝世后之详情》,《孙中山丛书》,广智书店1927年6月,附录,第33页)

        鉴于段祺瑞和其他军阀、官僚是一丘之貉。孙中山在张园发表了时局宣言,再次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阐明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必须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事,废除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段祺瑞相对抗。

        孙中山感激津民对他的热情和爱戴,以孙文启示的方式,表达他的心意:“文此次抵津,承各界各团体盛意欢迎,深为感谢,惟匆猝未及一一接谈,殊引为歉。谨道谢悃,统祈谅鉴。”这出刊登了1924年12月6日《益世报》上的。在离津赴京时于《大公报》上又登了登场,文字较多,更具体一些:“文此次到津,备受各界各团体盛意欢迎,深滋惭感,乃以卧疾兼旬。不能分别接见,稍罄鄙意,岂胜歉恨。兹医者谓以京中休养为宜,故于31日进京疗养,俟贱体稍愈,再当返津与诸君把昭商榷国事,临引匆匆,未及遍辞,伏冀鉴谅。”(《大公报》1924年12月31日)从这先后两次启示,可以看出一代巨人的胸怀、风格和亲民力,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一份子,融于人民之中。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的因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